日月经天 精神永存

日月经天 精神永存

——纪念恽代英同志诞辰120周年

今年8月12日,是恽代英同志120周年诞辰。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著名的政治家、理论家、宣传家,被誉为“中国青年热爱的领袖”。恽代英牺牲时还不满36岁。他短暂的一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正如周恩来总理评价的那样,恽代英永远是中国青年的楷模。

恽代英祖籍江苏武进,1895年8月出生于湖北武昌。面对内忧外患的贫弱中国,他在武昌中华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前身之一)读书时就志向高远,矢志追求救国救民的“光明之灯”。五四运动爆发后,他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弘扬民主与科学,激发人们追求真理的愿望,成为武汉地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20年春,恽代英在武汉创办了利群书社,主要经销《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和《新青年》《每周评论》《新潮》《劳动界》等进步刊物,使之成为武汉和长江中游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新思想的重要阵地。1921年7月中旬,恽代英召集受利群书社影响的24位进步青年在湖北黄冈聚会,独立开展建党活动,宣布成立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共存社。其宗旨是“企求阶级斗争,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为目的。”这与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基本精神完全一致。这充分说明,在20世纪20年代初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已经成为当时中国先进分子的共同愿望。同年底,恽代英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并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

恽代英是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之一。1920年4月,他受少年中国学会的委托在编辑《少年中国学会丛书》时,将“马克思及其学说”列在“社会急切需要的”图书首位。同年10月,他翻译了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部分章节(译名为《英哲尔士论国家的起源》)在《东方杂志》发表。年底,他又受《新青年》杂志的委托,翻译了考茨基的《阶级争斗》一书,由新青年社1921年出版。该书在中国首次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对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一大批先进分子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重大影响。毛泽东后来曾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他自从看过《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和《社会主义史》这三本书之后,便确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此“就没有动摇过”。恽代英在入党前后从事中学和师范教育,足迹遍及武汉、安徽、四川等地。他走到哪里,就把马克思主义的火种传播到哪里,深受广大青年的敬仰。

1923年10月,中共中央创办《中国青年》周刊,并将其定位为“一般青年运动的机关”。恽代英是该刊主要创办者和第一任主编。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将该刊作为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青年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他密切联系青年的学习、工作、婚姻等切身问题,亲自撰写了200多篇文章和通信在《中国青年》上发表,深受广大青年的欢迎。《中国青年》最初发行量只有三千余册,到大革命高潮时达到三万多册,成为进步青年的“良师益友”。 

恽代英是我们党内公认的著名理论家和宣传家。他先后在《中国青年》《红旗》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纲领,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生前遗著共计约300万字,涵盖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本课题组已将其编纂成《恽代英全集》(共9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早在1917年,恽代英就发表了《物质实在论》《经验与智识》等著名论文,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原则,反对知识“天启”等唯心主义观点。其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该领域的先进水平。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李丹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