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好全民族抗战这一法宝 (3)

继承好全民族抗战这一法宝 (3)

把增强国防动员力作为人民战争的战略支撑

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强调,“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有坚决地广泛地发动全体的民众,方能在战争的一切需要上给以无穷无尽的供给。”抗战时,西南地区广大民众积极响应党中央、南方局号召,自身贫穷但担当风格高,自身困难但支前觉悟高,自身紧缺但捐募热情高,充分体现了全民族抗战精神。

抗战时期,西南地区一切为了抗战,负担国家主要财政开支。在东部沿海地区沦陷、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西南地区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一切支援前线,增产节食满足打仗主要粮食供应。1941年至1945年,四川缴纳稻谷占全国总量的38.57%。一切响应救亡,献金捐资成为后方主要征募地区。四川发起献金抗战、献金救国运动,贵州发起“一县一机”捐机运动,云南发起抗敌后援募捐运动。这昭示我们,必须把增强国防动员力作为人民战争的战略支撑。

国防动员力是应对危机、战争的能力指标,关乎国家安危,关系战争胜败。人民战争的要旨是平时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战时动员人民群众支援战争、参加战争。未来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地军民界限更加模糊,国防动员领域更广、要素更全、类型更多、时效更强,更要坚持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高度,积蓄动员潜力,增强国防实力。一是加强国防动员“纳入型”建设。把国防动员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把国防动员潜力根植于经济建设土壤中、建立在国力发展基础上。二是加强国防动员“依托型”建设。广泛依托地方各种资源,着力构建完善信息网络体系、新型力量体系、战略储备体系、立体投送体系、综合防护体系,提高国防动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精确供给能力。三是加强国防动员“投入型”建设。着眼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需求,适当增加国防方面的投入,注重加大动员建设的投入,为发挥人民战争伟力提供强大保障和强力支撑。新形势下增强国防动员力,必须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强化国家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实现社会生产力和军队战斗力互补互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