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沦陷区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2)

把沦陷区研究作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2)

展望:深化重点领域,强化薄弱环节

区分日、伪关系。日、伪二者虽然密切联系,但又有所区别。在我国学界的既有成果中经常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具体表现就是认为日、伪之间铁板一块。这样的研究模式,固然有利于揭露和批判日本侵华的本来面相,但也容易出现研究的标签式与脸谱化倾向。在伪政权与沦陷区研究上,我们要本着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区分日、伪关系:既要看到日、伪之间的狼狈为奸,也要看到其矛盾与冲突。

深化政治史和军事史研究。在中国抗战史研究中,政治史和军事史一直是学界研究的重点,在沦陷区研究上也是如此。但目前这两个领域还有继续深化的必要。比如,在政治史领域,日本对于各伪政权的不同政策、中国汉奸群体形成的政治因素、各伪政权之间的复杂关系及其对日关系的不同特性、各伪政权的法律等问题,均可以进行深入研究。在军事史领域,可以深入研究各沦陷区的侵华日军、伪军的形成因素与构成状况、警察与特务的详细状况、日伪历次军事镇压行动的过程与影响等问题。

加强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与政治史和军事史的研究成果相比,沦陷区的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一直是薄弱环节。就社会史而言,沦陷区的上层与底层社会状况、1亿多城市与乡村民众的生活状况,在研究上尚有很大开拓空间;日伪在沦陷区通过“协和会”“新民会”“大民会”等组织实施社会控制的问题,也需要在既有研究基础上予以强化;沦陷区民众不甘做亡国奴的抗争历史,理应成为抗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就文化史而言,沦陷区的新闻、出版、广播、电影、戏剧、文艺、学术等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和综合性研究的成果也不多见。

重视对台湾这一“老沦陷区”的研究。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在台湾实行了长达50余年的殖民统治,台湾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个沦陷区。以往的抗战史研究基本上是把台湾地区与大陆分别开来,研究伪政权问题不涉及台湾,研究沦陷区问题也忽略了台湾。其实,沦陷区研究不应忽略作为“老沦陷区”的台湾。这是因为:一、日本在台湾直接的殖民统治,无疑为其在大陆通过傀儡政权实施间接的殖民统治创造了先例和经验;二、台湾作为“老沦陷区”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被奴役的“亡国奴”历史的写照,它与抗战时期大陆沦陷区的历史既互相重叠、又可以相互比较;三、台湾人民历时50余年不屈不挠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历史、参与祖国大陆抗战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对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在关内外各沦陷区殖民统治的研究,完全可以与日据台湾史在诸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