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看待《论持久战》
时至今日,《论持久战》发表已70多年了,但其思想理论对于新形势下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强军目标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不动摇。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之所以鲜明地提出抗日战争中国必胜的论断,其中一个根本的依据就是当时的中国有了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更为进步的因素,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支军队从南昌起步,历经三湾改编,到古田定型,在排除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干扰后已经自觉而坚定地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在这种制度的支撑下,这支军队始终如一地贯彻了党的政治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新形势下,我军要实现“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强军目标,首要的问题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领导军队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好,才能为履行好党赋予的使命任务打下坚实的政治根基。
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制定并贯彻科学的军事战略方针。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之所以为人折服,就在于他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尤其是对抗日战争规律的准确把握。在新形势下,我们依然要以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来分析现代战争和战略问题,坚持以我国的现实国情、军情为根本依据,正确分析和判断当今国际战略形势和国家安全态势,把握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地制定和有效实施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为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提供科学的战略指导。
必须始终坚持和创造性地发展人民战争的思想,始终依靠人民群众建设强大的国防和军队。《论持久战》提出的人民战争思想是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力量源泉,人民战争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在现代信息化条件下,尽管战争的样式急遽变化,但紧紧依靠人民建设军队、打赢战争的根本原则丝毫不能改变。新形势下,要按照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坚持走军民融合的军事现代化发展道路,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不断提高军民融合的水平和实效,为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积蓄强大的物质基础、技术保障和精神力量。
必须始终坚持和发展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把积极防御和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是《论持久战》的重大理论贡献,也是抗日战争制胜的关键。新形势下,必须从确保我国整体安全的需要出发,准确把握世界新军事变革及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点,大胆进行军事思维创新,构建既有现实性又有前瞻性的军事战略理论。当前,我们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确立为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这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而采取的新的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执笔人:任伟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