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刚才提到,近年来国际上信息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趋势明显,我们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实施专利战略。请问我们在信息技术领域中进行国际知识产权竞争的差距在哪里?
邬贺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信息产业核心技术方面有了显著进步,在国际几大专利机构所申请的发明专利中,中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专利相对其他技术领域有了明显提升,特别在移动通信LTE的专利方面。尽管如此,截至2011年底统计的LTE国际发明专利申请量中我国仍排在美日韩之后,与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仍然很大。国产桌面PC和手机的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几乎还是空白,芯片加工技术还落后两代,中国集成电路市场占全球一半,与巨大的市场需求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集成电路产品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0%,2013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2313亿美元,高于原油的进口金额(2196亿美元),成为进口商品金额的第一大类。我国是移动通信手机最大生产国,但国产CDMA和WCDMA及LTE的手机受美国高通公司专利制约,在国家发改委作出对高通垄断处罚之前,高通索要的专利使用费高达手机销售收入的5%。在其他技术领域我国专利差距更为严峻。2011年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平均发明专利密集度为29.95件/万名就业人员,仅为美国同类产业平均密集度的1/24。我国高专利密集度产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1.01%,与美国2.79%、日本3.33%、德国2.78%的工业整体水平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建议优化财政性研发经费投入结构,引导创新资源向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专利密集度产业集聚,促进专利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全社会要“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的产业发展趋势和发展机遇在哪里?
邬贺铨:当前,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深度应用已经显现出重塑产业生态链的重大影响力,引发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和转型,信息产业变革表现出了比过去更大程度的融合和渗透。比如,制造业的服务化,即传统的制造业有向服务业转型的趋势。IBM公司近年通过收购云计算与管理软件公司,推出大数据分析平台,其生产性服务业收入已占70%,成功实现转型。直销计算机的戴尔公司2012年组建软件集团,向数据中心软件/服务提供商转型。又比如,互联网企业软硬件一体化。苹果公司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PC到移动智能终端的跨越,走出了依靠软硬件自成系统实现计算与通信融合及服务创新之路,这一成功示例引发了互联网企业的战略调整。再比如,电信业务被OTT(管道化)化,微信类的IM(即时通信)业务通过深度绑定手机通讯录可提供实时或异步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通信,对短信、话音和视频等替代效果明显,在上网包月资费模式下无须另付费,电信运营商被迫加快互联网化来应对。还比如,金融服务互联网化。基金产品易标准化,网售门槛低且易认购,成为互联网公司进入金融业最好的踏板,P2P、众筹和互联网保险已经相继出现。现在,移动互联网因其广泛动员性、高效和低成本加快了互联网对衣食住行和城市管理的渗透,而且开始跨界影响到传统产业,“互联网+”的浪潮已见端倪。这些都是当前重要的产业发展趋势和机遇,很值得我们关注。正如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所指出的,“加快推进‘互联网+’发展,有利于重塑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另外,我们还要特别关注一些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因为这往往是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颠覆性技术的出现会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颠覆性效果,引领产品换代和产业跨越式发展。之前,已经有不少颠覆性技术改变产业格局的例子。比如,柯达公司1975年在全球最早掌握数码相机技术,但为保护其胶卷市场而束之高阁。由于公司没有把握住这一机会,一直固守陈规,摒弃了这一代表市场趋势的新兴领域,导致最终走向没落。相比而言,日本富士公司与东芝公司合作1988年将数码相机投放市场,占据了技术先机,但同年我国政府注资8亿元给乐凯扩大胶卷生产,现在乐凯的胶卷收入仅占其总收入不到2%,反差很大。液晶平板电视对传统的阴极射线管电视也是成功的颠覆。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苹果公司的智能手机对诺基亚公司功能手机的成功颠覆,同样值得我们注意。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