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僵尸APP”刻不容缓(3)

整治“僵尸APP”刻不容缓(3)

“僵尸官网”之后,又见“僵尸政府APP”?

曾几何时,各级政府部门争先恐后开设官方网站,一时网络问政热火朝天。但在短暂的火热褪去后,相当一部分政府官网归于沉寂,设各类栏目却久不更新,对网友留言均不理不睬,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僵尸官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到来,又催生了政府APP集中上线的热潮,但遗憾的是,政府APP似乎也走上了“僵尸官网”的老路,只开发不维护,久而久之别说看不到新内容了,有的甚至连下载都难,堪称“僵尸政府APP”。

当然,运营APP从来都是烧钱的事情。譬如一款APP要及时叠代更新,且运营得比较完善,一般需要20万元到30万元的费用,后续投入不足,政府APP变“僵尸”的命运似乎就不可避免。但这又不仅仅是钱的问题。

如果一款政府APP真的拥有较大的下载量和稳定的用户群,后期投入大一点也理所应当,相信也会得到专项经费支持。问题的关键在于,好些个政府APP当初开发时,就没考虑过可持续运营,也没顾及到老百姓的实际需求,上线之后就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在此背景下,还有必要再往里面砸钱吗?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好些个“僵尸政府APP”与“僵尸官网”一样,只是被某些官员视为网络问政的政绩工程或当成应付上级考核的工具。当政绩宣传的一阵风刮过之后,官网也好,APP也罢,就都成了可有可无之物,最终被弃之如敝屣。“僵尸政府APP”背后折射出形式主义与面子工程之弊,最终伤害的是群众的感情与政府的公信力。

对于“僵尸官网”,国务院已一再表达整治决心,无论是2014年印发的《关于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还是2015年公布的《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都对政府官网建设提出了规范与标准。治理政府APP乱象也是如此,推进专业化建设刻不容缓。

一方面,要明确政府APP的管理职责、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另一方面,必须对“僵尸政府APP”的管理者和盲目开发政府APP的决策者进行问责。政府APP毕竟还是新生事物,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别让它又重蹈“僵尸官网”覆辙——直到问题积重难返时,才得到重视与整治,那样付出的成本就太大了。

【启示与思考】

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及机关单位纷纷开通APP应用程序,旨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政务、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如被媒体称为反腐利器的,于2015年1月1日起正式上线运行的“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客户端”(APP),就很好地实现了访客与中纪委的互动,有力推动形成全民反腐的态势。

然而,与个别政务APP很给力相比,更多的政务APP显得相当寒碜。记者光体验北京这17款政府APP就发现不少存在下载难、久不更新、便民信息不足等问题,若放眼全国,恐怕说这种现象是一个共相并不为过。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呢?是经费紧张导致APP难以为继,还是人为懒惰导致APP实用性不强?原因或许很多,但在我看来,不管出于何种原因,既然开通了APP就应该尽量发挥其功效,成为摆设的APP还不如不开通。

诚然,从政府网站到政务微博,再到政务微信,再到当前的政务APP,既是信息技术现实运用的一个佐证,也是政府及时构建为民服务新平台的重要体现。但赶时髦构建为民服务平台只是一个开端,甚至说只是一种顺势而为的态度,关键还在于开通之后的实效性。如果为了开通而开通,则很容易使新技术于政务运用中沦为一个面子工程,久之,不仅政府花了钱不说,民众也会因得不到真正实惠而反感。这一点,政府在紧跟网站、微博、微信、APP步伐的过程中,都出现过不少类似华而不实的问题,着实值得各级各地深刻反思。

说到底,为民服务的工具、手段从来就很多,但任何工具和手段绝不是刷一刷存在感就完事了,亮出来之后更要力求给民众持续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这应是根本目的,也是民众始终最注重的。

欢迎继续关注经典案例。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71.cn,违者必究。)

责任编辑:佘小莉校对:郭浩最后修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