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2)

摘要:中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随着生产要素由效率较低的农业部门向效率较高的工业部门转移,城市人口大幅增加,分工日益深化,需求日益扩大,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出爆发式的跃进,这是一般的规律。现阶段,我国正进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同步发展的新阶段,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潜力远远没有释放完毕,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还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三、中国经济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确实存在投入粗放、质量不高的问题,经济体制也存在不少弊端和障碍,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针对上述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概括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同时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事物总是发展的,经过30多年的深入改革、持续发展,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中国经济正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体制更完善的阶段演化,进入了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如果看不到这一点,而总是用效率低下、体制落后的思维定式和概念话语,描述日新月异、异彩纷呈的中国经济和社会现实,有意无意漠视甚至抹杀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的深刻变化与巨大进步,就难免会对中国经济的前景产生悲观怀疑,甚至陷入“中国崩溃论”的泥潭。

中国经济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1978—2014年,第一产业占比从28.2%下降到9.2%,第二产业占比从47.9%回落到42.6%,第三产业则从23.9%提升到48.2%,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二是内需不断增长。1978—2013年期间,社会消费年均增长率达9.22%,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近年来,消费对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从2003年的35.8%增长到2014年的50.8%,2015年上半年达到54.4%。

三是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1978年以来,中国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8%,1990年以来的年均增速更是提高到9.3%,不仅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也远高于美国战后“黄金年代”年均2%左右的水平,堪称人类历史上劳动生产率增长奇迹。从资本投入效率来看,1990年以来,中国每单位新增GDP所需的投资额即资本产出比平均为4.88,不仅远小于同期美国6.82的水平,而且也小于美国战后“黄金年代”5.01的平均水平。

四是国际竞争力不断提高。根据相关资料,目前中国工业竞争力指数在136个国家中排名第七,制造业净出口居全球首位。大陆企业在世界500强排行中的数量屡创新高,去年上榜企业增至95家,其中不乏华为、联想等一些蜚声海外的高科技企业。目前,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大幅提升,一些重要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

五是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开放型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展开,将使体制机制更加成熟、更加稳固、更加完善。

六是党的领导坚强有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全面向前推进。党对经济的领导日趋成熟,为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今天,中国经济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和起点上。面对这样的事实,仍然固守二三十年前的论调,继续给中国经济扣上效率低下、体制落后的帽子,岂不是很荒谬吗?

四、实现新常态下新发展的制胜法宝

在步入新常态的今天,中国经济运行面临不少新的困难和挑战、压力和风险,如投资增长乏力、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金融风险加大、国际市场疲软、经济下行压力大等。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国经济的前景如何,能否延续发展的奇迹,是人们普遍关心和担心的。唱衰还是唱多中国经济,又成了热点话题。正确看待这一问题,需要科学的方法论,深刻把握挑战与机遇的辩证法。挑战如果应对得当,就变成了机遇,机遇如果不能抓住,就变成了挑战,关键在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风物长宜放眼量。如果我们不囿于短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波动,而放眼于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就会看到,在克服当前困难、应对严峻挑战的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正迈向新台阶,赢来新的历史机遇,包括: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同步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面改革不断深入,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产业优化结构升级,新增长点日益增多,空间格局进一步拓展,扩大内需空间巨大,世界格局深度调整,等等。总之,新常态蕴藏着新机遇,新常态开辟了新征程,我们要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挑战变机遇的制胜法宝是什么?在于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制度优势。为此,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简政放权,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增强市场的活力,为创新拓宽道路,把创新引擎全速发动起来。

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越性在哪里?就在四个坚持”,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离开四个坚持,不仅难以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还会出现颠覆性错误,导致灾难性后果。

方向决定成败,道路决定命运。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方向和道路,保持战略定力。要毫不动摇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的问题;同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同时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基础上,在对外开放中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充分保障个人自由,发挥个人的积极创造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同时维护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尊重市场规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提高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的水平。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保持金融健康发展;同时要防止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膨胀,着力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同时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和加强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归根结底,就是要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长处更好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张少华校对:刘佳星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