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学习党史国史
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唯物史观是“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块基石。毛泽东同志在与蔡和森同志的复信中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正是有了唯物史观的指导,才能正确处理革命、建设、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第一,唯物史观要求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的趋势。列宁指出,如果不是从整体上、不是从联系中去掌握事实,如果事实是零碎的和随意挑出来的,那么它们只能是一种儿戏,或者连儿戏也不如。因此,学习党史国史一定不要热衷于追求所谓的“历史鲜为人知的故事”。那些琐碎的、“碎片化”式的研究,我们姑且不去争论他们的错误与否,这种研究本身割裂了事物的整体性,不能反映历史发展的大逻辑。第二,唯物史观强调历史的主流和本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中国社会、中国人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由于受各种复杂原因的影响,我们党也犯过错误。学习党史国史,成绩一定要讲够,错误一定要讲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研究和宣传党的历史,要牢牢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第三,将党史国史放到世界历史的坐标中。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也离不开世界。我们需要站在世界历史的视角来学习党史国史。比如,我们谈到中国的反帝斗争,就要讲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如何凶恶地侵略中国;谈到中国无产阶级,就要讲到世界无产阶级;谈到五四运动,就要讲到俄国十月革命对它的影响;谈到中国的改革开放,就要讲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发展等等。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横向对比,使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选择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要坚持党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一方面,党性立场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没有科学的态度,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作没有党性,或者党性不完全。”党史研究越客观,越符合事实的本来面目,越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历史规律,就越能体现党性的要求。另一方面,科学性也离不开党性,只有坚定地站在党的立场上,不断增强党性,才能加强科学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史国史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研究党史要坚持党性与科学性的统一,要求党史研究工作者要坚持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宣传纪律和充分发挥个人创造性的统一。既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坚持和发展党史工作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方法,也要吸收借鉴古今中外史学研究的有益经验和方法,还要积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党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载体。
党史国史是资政育人、治党治国的大道,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只有学好党史国史,我们才能避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越走越宽广。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