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3)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艺的方向(3)

三、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中国精神是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广大艺术工作者应该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弘扬爱国主义,传递真善美,在文艺创作中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地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聚焦中国梦这个时代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激励中华儿女团结奋进、开辟未来的精神旗帜,为当代中国的艺术创作提供了鲜明主题。坚持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沉下来、伸下去,把中国元素内化为中国精神,将价值观念融汇在艺术语言、艺术情感、艺术形象之中,以艺术性和感染力体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涵。

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把爱国主义作为艺术创作的主旋律。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要有世界眼光,积极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各地文艺院团及文艺工作者推出了180余部主题艺术作品和系列主题美术展览,一批重点作品将集中亮相。

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戏曲、民族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具有意境深远、形神兼备、空灵写意的东方神韵。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文化部将实施系列扶持项目,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美学精神,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四、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人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

文艺作品既有意识形态属性,也有商品属性。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既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又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正确认识文艺作品的“两个属性”,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是文艺工作的目标,但是社会效益应该放在首位,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

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需要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履行好政府的法定职责。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建立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和服务,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加大政府采购力度,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支持艺术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将边远贫困地区群众和为少年儿童、农民工等群体免费看演出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组织好“三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等文化惠民活动。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文化产品要通过市场实现价值。文艺作品凝结着创作人员、演职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舞台艺术演出具有不可复制性,其价值内化于观众独特的观赏体验之中,应该通过票面价格加以体现。在发挥演出市场实现经济效益、传播优秀作品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推广北京、天津等地政府补贴票价、发放文化惠民卡等措施,鼓励和引导艺术院团降低票价,让人民群众共享文艺发展成果,促进舞台艺术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