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不唯论文的职称评定成画饼游戏

谨防不唯论文的职称评定成画饼游戏

要评职称,今后广东不一定要费尽心思发论文。9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关于进一步改革科技人员职称评价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明确规定,以后可用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技术报告、发明专利等替代论文。这也标志着广东省在科技人员职称评定上首次打破“唯论文”的评价体系。(9月1日《南方日报》)

与人文学科注重理论研究有所不同的是,科技人员从事的研究更加注重理论在社会生产中的实际转化和运用。二者在学科性质上的本质差异,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不能单纯的用论文数量对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予以认定。于此来看,在科技人员的职称评定上打破“唯论文”的传统魔咒,《意见》中的相关规定其实只是常识的一种回归。

只是需要承认的是,在论文就是生产力的大环境中,广东省能够意识到既往职称评定的弊端并率先破局,这果敢中彰显出来的革新理念与纠偏思想,不管从哪个程度讲都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因为它至少从制度设计的高度摒弃论文的外在束缚,从而实现基础型、研究型与应用型科研人才在职称评定上的平衡。

但即便这样,我们却仍有必要对《意见》中的相关规定保持着审慎的心态。《意见》中很多地方都在强调用某项专利或者优秀奖项代替原来的论文数量要求,这看起来好像的确改变了“唯论文”上的旧有格局,可其传递出来的信号仍旧是“唯论文”上的主要思想,论文在职称评定中的核心地位仍然没有得到改变。而这样的改革,显然并不符合大家对职称评定的心理预期。

而在另一方面,《意见》也似乎在很多地方给职称评定开了论文“豁免”的口子,但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要获得这样的“豁免权”,难度绝对要比发表一篇论文大得多。比如《意见》规定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奖或技术发明奖等奖项的,可直接认定到相应专业最高级别专业技术资格。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论文或在专业领域影响因子30以上的科技期刊发表论文的,对论文的篇数不作要求。这些“豁免”条件看起来的确诱人,但真正要达到这一高度,就整个广东省而言,一年也恐怕没有多少人。

从这个角度看,《意见》在很多方面只不过是给科技人员画了一个饼,而至于多少人能“品尝”其中味,《意见》却并没有作过多考虑。那么需要思考的是,当这项改革不能从更广的角度激发普通科学技术人员对传统职称评定方式的摒弃,那么,其在现实层面所起的作用必定微乎其微。因为在看得见的门槛面前,很多人必定会选择门槛低、限制少且可具操作性的论文发表来沿袭旧有的职称评定方式。而这样的“反抗”,又何尝不是对《意见》自身的有力反讽。

要想从根本上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打破“唯论文”的职称评定方式的确是一个不错的改革。但它必须要正视两个问题:其一,以论文为主要鉴定标准的职称认定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原罪,荒唐的是相关机构在对论文质量的审核上并没有严格把关,使得质量低下、毫无学术含量的论文大行其道。于此来说,如果相关机构不改变对论文质量的审核,那么,创新创造的活力便永远不可能被激发出来。其二,打破唯论文上的僵局,制定一系列的“替代标准”自然是可取的方式,但这样的标准不能定的太高,其要在考虑现实的基础上,让大多数人都有参与的机会,而不只是制定一个难度惊人的标准放在那里供大家看。如果这两个问题得不到正视,那么,基于不唯论文的改革便注定只是一个画饼游戏。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