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责任制,共绘绿水青山美好图景

落实责任制,共绘绿水青山美好图景

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健全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试行)》,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

image

 图为潮河两岸航拍。新华社发(刘一竹 摄)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环境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各地聚焦发展所需、人民所盼,以更高标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让美丽中国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从发布首个陆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碳汇计量规程(团体标准),到印发《关于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厦门实践”经验 深入推进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从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到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持续深化,日益构筑起生态安全屏障。截至目前,全国已实施52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49个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19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全国海洋生产总值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林业产业总产值10.17万亿元,同比增长9.6%。一份份优异成绩单的取得,既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也离不开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落地见效。

但同时也要看到,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存在短板和不足,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求还有落差,与人民群众对生态福祉的更高期待还有落差。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方面,一些地方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做得不够,存在“两高”项目盲目上马、建筑垃圾违规处置等突出问题;在污染防治攻坚方面,环境空气质量反弹、环境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情况,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民的“绿色幸福”;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林地、自然保护地生态破坏时有发生、矿山生态治理修复不到位等,也阻滞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虽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各不相同,但“病根”大体是一致的,就是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实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正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推动实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一剂良方”。精准对标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地方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要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清单了然于心,认真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和“一岗双责”。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要依规依法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同时,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利剑”作用,对责任落实不到位等行为进行追责问责,倒逼地方责任落实到位。通过构建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推动生态环境保护的美好蓝图变成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

“慎乃出令,令出惟行。”落实责任制,锻强责任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鲜活画笔,必将在山河画卷上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让“绿水青山”化作人民触手可及的幸福生活、变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

(宣讲家网 李娅)

作者单位:湖北省鄂州市委宣传部

【声明:本文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仅供参考。本文系宣讲家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自新华社,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吴成玲校对:王灿熙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