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众参与中找到善治的答案

在群众参与中找到善治的答案

阅读提示

●当今社会中涉及公民利益的公共关系错综复杂、交叉重叠、相互影响,公共政策实际上在这些关系的交流和碰撞中形成

●公共政策是平衡各方利益和交流的混合物,而不仅仅是政府“掌舵”下的直接产物

●当前,我国的社会动员还没有突破“群众反映,领导研究,组织处理”的模式

人民群众发挥作用的多少,是衡量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对通过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的社会动员还没有突破“群众反映,领导研究,组织处理”的模式

在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里如何决策?如何引导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避免曲折、避免危机?这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治理是关于政府与其他社会组织的互动以及他们如何连接市民。”也就是说,治理体系离不开人民。进一步说,“治理是指一系列的价值、政策和制度,通过这些,一个社会可以来管理它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进程”。它是一个国家开发经济和社会资源过程中实施管理的方式,它同时也是制定和实施决策的过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被界定为一个国家限制和激励个人和组织的规则、制度和实践的框架。所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仅仅局限于政府,也包括多元角色的互动。这里的“多元角色的互动”就是社会动员,也是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当前,我国的社会动员还没有突破“群众反映,领导研究,组织处理”的模式。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一是缺乏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决策过程,少有的参与也是被动参与,在多大程度上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待考验。二是如果领导不敢于正视和解决问题,不但达不到群众的要求,甚至还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三是群众能够广泛积极参与解决问题的会议还不多。现在举行一些联席会议,主要还是政府相关部门参与,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会议往往没有群众参加。例如,某市街道召开老城区精细化管理联席会议,主要参加者是街道办事处、城区管理局、交通局、交警大队、公安分局。老城区精细化涉及市容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生态环境,具体包括居民摆摊买卖、餐饮、垃圾处理、社区公园等,这些问题没有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参与如何彻底解决?这类问题只有动员人民群众参与,才能找到答案。说到底,治理体系的完善和治理能力的提升离不开人民的参与,需要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动员机制。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