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大数据平台和云技术手段,加强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治理
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必须正确认识自由与秩序的关系。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不等于“一言堂”,但也决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决不等于否定一切话语规则。如果只讲秩序而不讲自由,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如果只讲自由而不讲秩序,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就会被各种杂音噪音所淹没,话语权将无从谈起。因此,自由与秩序相统一是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障。
在传统封闭的媒体空间,主要问题是传播权力结构的固化而自由不足;而在互联网微空间,主要问题则是自由有余而秩序匮乏,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各种思潮杂陈,真假信息充斥其间。在互联网微空间,人们不仅通过“复制”“转发”“点赞”来追踪自己感兴趣的话语,而且通过“分享”“链接”“评论”等方式对信息内容进行随意的解构和拼贴。话语的二度拼贴和诠释轮番上演,产生了零散的信息大杂烩或观点拼凑物。它们使原本的话题文本具有更强的扩张力和影响力。然而信息认知维度的扩展却也加大了信息的辨识难度,使“微民”难以获得科学的“思想营养”和关乎国家发展的有益共识。对于互联网微空间的无良言论和违规话语,如果不加以治理,势必会阻碍正能量的传播,削弱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传播力和辐射力。
毫无疑问,互联网微空间的话语治理首先应当是法律治理,但与现实公共空间不同的是,互联网微空间是话语与技术相融合的空间,因此,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治理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理手段。这种技术治理,要点是对微空间的话语进行大规模的实证采集,分析并揭示微空间话语方式多层面的特征和规律,构建微空间话语监测数据库,开发微空间话语监测预警平台,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索微空间话语的规范、标准和建设思路。其具体措施:一是全面推进互联网微空间的实名认证机制建设,二是不断完善互联网微空间的舆情研判机制,三是开发创建互联网微空间话语边界识别数据库,四是深度研发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优先传播的云技术,通过上述举措,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在网络微空间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把互联网微空间建设成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生长的“大舞台”。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预警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