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姓党”须谨防“三种倾向”

党校“姓党”须谨防“三种倾向”

中共中央党校7日上午举行2015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刘云山出席开学典礼并讲话,强调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

党校,是中国共产党对党员和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学校,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各级党委办好、用好、管好党校,是一项重大的政治责任,必须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力戒办学方向跑偏走样、培训教育竹篮打水、学员管理自由散漫三种不良倾向,以严的标准、实的要求保证党校健康发展。

谨防办学方向“跑偏走样”。党校“姓党”是党校与生俱来的基因、永远不变的标识。纵观党校的发展历史,其中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可以说,党校办学,最为根本的原则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为立党兴党强党服务。一方面,要把党校姓党作为党校创立与发展的灵魂,教育、科研、行政、后勤等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要坚持“党性”不动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听党的话、做党的人,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行动上的定力,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为党、在党言党、在党兴党。另一方面,要遵循党校的科学定位,坚定不移地把理论教育作为党校培训的第一要务,发挥好政策理论传播的“主阵地”作用,务必在重大节点上有声音、在重大问题上有观点、在重要时段上有平台,敢于发声、善于解惑,守住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

谨防教育培训“竹篮打水”。党校主业体现在教“党”学“党”、宣“党”研“党”上。而揆诸现实,一些地方党校在组织干部教育培训时,过多强调“顶层设计”方面的东西,常常忽视党校教育培训“干什么、教什么、需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往往教学科研成了走形式、装样子,教学不精不深、学习不细不透,到头来学习培训效果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此,各级党校还得时刻绷紧“党校姓党”这根弦,从严从实治校办学,把党校办成党员领导干部强化锻炼、拓展视野、提升能力的“熔炉”。党校和党校教师要坚定政治信仰,把政治性、原则性放在第一位,既重教学、也重科研,既不曲解政策精神,也不放弃创新探索,积极争当学习上的“排头兵”、政治上的“明白人”。同时,要按照“分类别、分层次”的要求设置课程,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历、阅历、职务的学员的需求差异,把握好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因需施教、因材施教,使党校教育培训更实在、实效、实用。

谨防学员管理“自由散漫”。党校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地,学员多是来自各条战线的各级领导干部,既有身居高位者,也有基层干部。而党校在学员管理上仍存在“自由散漫”的倾向。有的领导干部“官本位”意识严重,把党校学习当作提拔晋升的“跳板”,无拘无束、随意妄为;有的党员干部“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期间静不下心思,疲于应付繁杂的工作,导致学不尽心、干也不能尽力;有的领导干部把党校培训庸俗化,把学习当作“休息放松、互相联系、结交人脉”的机会,既荒了学业,也坏了学风,实属不该。领导干部身居要职也好、在基层任职也罢,到党校培训学习就应当好“学生”,摒弃“高人一等”的特权思想,从思想和精力上端正学习态度,严守校纪校规,牢固树立学习观、纪律观、自律观,抵制歪风邪气、远离人情诱惑,真正坐下身子、静下心思,认真学、深入学、系统学。各级党校和组织部门也要强化学习培训的纪律要求,通过考勤、考核等制度加强约束,利用明察暗访等形式掌握干部培训期间的思想和作风动态,着力营造勤奋务实、风正气顺的学习培训环境。

党校“姓党”,既是原则,又是责任,既是理论成果的精粹,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各级党校必须始终坚守、坚定笃行、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