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全科教师”为教育资源不均买单

别让“全科教师”为教育资源不均买单

日前,河南省教育厅公布《省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工作实施方案》,河南将试点培养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句曾经用来调侃的笑话也将随之成为现实。河南省教育厅师范处处长朱自峰介绍:“初步规划,明年省内7所开设有小学师范教育类专业的高校将通过高考首批招生1000人。”(9月10日《郑州晚报》)

“全科教师”并不是一个新概念,除河南外,我们还注意到近日江苏省也发布了这样的实施方案。而在此之前,我国多地也早已经有了培养“全科教师”的试点及相关工作。可以看到,培养“全科教师”让一名老师跨学科传道授业,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从根源上讲,教育资源不均,尤其是师资力量更是严重不均,是一些地方开始尝试培养全科教师的最根本原因。而一些乡村学校以及山区学校,根本配不齐中小学教师——据统计,我国全国范围内仅有330万乡村教师,各个科目缺口非常大。许多乡村与山区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科目,要么面临无人可教的残酷现实,要么就必须拉一些教语文、数学的老师过来“客串”。而培养“全科教师”,说白了,就是培养教学“多面手”。“哪科需要就往哪里补”。因此,也可以这么说,教育部门力推“全科教师”,把各个学科的老师“客串”合规合法化,是各地教育部门解决部分中小学校师资配备严重不均的一个应对方案。

然而,“全科教师”对于教育的专业化以及职业化,仍然构成了很大的挑战。一方面,不符合“术业有专攻”的教育理念,即便是一些通过了“快餐式培训”的老师真能跨学科教得了一些科目,但可能也是对一些问题不求甚解,至于教学效果想必也能大打折扣;另一方面,教育系统多年以来推动的“教师资格认证”,也就是教师资格证问题,就可能被架空。如果“体育老师教数学”,“语文老师教信息技术”,则意味着每一位职业教师都可以不按教师资格证中的专业来授课,那么教师资格证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教育的专业化以及职业化,也会在乡村和山区教育体制中名存实亡。

培养“全科教师”,在越来越强调教育现代化的当下,只能是权宜之计。它只能用于解决农村及偏远地区义务教育中小学师资力量无法配备、配强的现象,而不应该成为一个优良的、长久的方案。甚至可以说,拉别的学科的老师进行跨专业培训并授课,就是对农村和山区学校学生的一种应付,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也遮不住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严重不均的丑。

资源配制尤其是师资配制的不均衡,造成了严重的教育不公,也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公平。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考验着教育部门的智慧。李克强总理在教师前夕强调,“对教育的投入只能增加不能减少”,非常明确了表明了中央和政府关于教育的态度。而加大教育投入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问题是要做到规避“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部门才不至于在推动教育专业化与培养“全科教师”中出现分裂。

责任编辑:郭浩校对:佘小莉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事业单位事业单位标识证书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