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曾经谈到过这么一段大家很熟悉的史实。1947年5月,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华东野战军组织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围歼了全部美械装备的国民党整编74师,击毙了中将师长张灵甫。在战斗结束清点战果时,粟裕副司令员发现,各纵队上报的歼敌数量加起来只有23000多人,而整编74师一共有3万多人,还有7000人不知去向。于是,他立刻下令,立刻停止打扫战场,迅速展开搜索,结果就在一个大山沟里发现了这7000多残敌。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全歼了国民党这个王牌军。
当时,在孟良崮战役中咱们是多个纵队,十几万人参战,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统计出来的战果却如此精确。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我们的部队作风不实、虚报战果,大家都报多了,那这7000残敌就可能成为漏网之鱼,就可能跑掉了,你以为把它都消灭了,其实没都消灭。 反之,蒋介石就不敢完全相信他的将领们的报告。首先,军队的人数就是假的,因为吃空饷是长官们最重要的财源之一,越是杂牌军问题越严重。编制2万人的军队,实有人数可能连8000都不到。战报也是假的,因为按照各战区司令长官和军师长们报告的歼敌数字,我们党领导的朱毛红军被全部消灭好几次都有富余。就凭蒋介石这样“既不知己,也不知彼”,他也得打败仗。
我们今天搞经济建设同样离不开这种“谋实”的精神。习总书记讲创业要实,就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现在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跟风创业、拍脑袋决策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现在我们很多地方高新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区一哄而上,遍地开花,大部分办得很好,对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办得不好的也不少。
我在调研时看到的空空荡荡的产业园区就不止一个。当初规划挺好,如今标准厂房早已经盖好,却没能招来商。还有的城郊土地已经征了好几年了,至今还荒在那儿没动工,有的地方荒草已经长到了齐腰那么深,而这些地方当年都是最好的菜地、水田和果园。在我们这么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缺的国家,看了真让人心疼。还有些沿海城市,平均每建到100万平米新建筑,就要拆除30万到40万平米的老建筑,被拆除的很多都是在正常使用年限内,甚至刚建成不久的建筑,所以我们被人家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建筑浪费国。
经过改革开放,特别是文革期间的惨痛教训,大家都认识到了政治上不能搞运动瞎折腾,但对于在经济建设上的瞎折腾所带来的危害,很多人还缺乏重视。包括有些地方搞的民生工程,不在于我们自己认为给老百姓干了多少好事,而在于老百姓对我们做的这些事是否认可,他们是否从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所以我们创业要实,最根本的标准是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是最根本的。
做人要实,就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现在,我们有些干部把名利看得太重,干了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着怎么再上一个台阶,为什么有些干部的工作老没有起色,往往和他在谋官、谋人上用心太多,在谋事上的精力明显不足,分不开。我们常说经济结构不合理,需要调整,其实我们有些党员干部的知识结构、思想结构也存在需要调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不能把党组织等同于领导干部个人,对党尽忠不是对领导干部个人尽忠,党内不能搞人身依附关系。他说我们有些干部信奉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整天琢磨怎么拉关系、找门路,分析某某是谁的人,某某是谁提拔的,该同谁搞搞关系,套套近乎,看看能抱上谁的大腿。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当家长式的人物,希望别人都对他唯命是从,认为对自己百依百顺的就是好干部,至于他对别人、对群众怎么样,可以不闻不问,弄得党内生活很不正常,这种不正之风必然反映到用人上。
徐才厚案件发生以后,解放军也在大力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前不久,《解放军报》就尖锐地批评说,有的时候看似为官择人。我们这儿有个领导岗位,空缺出一个职位来,我们希望选择一个能够承担好这个领导重任的同志,一个德才兼备的干部能够上去承担这个责任,看似为官择人,其实是为人择官,想提拔谁早考虑好了,就看哪儿有空缺,赶快把他给顶上,能干不能干是次要的。
有的人嘴上讲任人唯贤,其实看来头、看背景,有关系的先用,有利益往来的先用,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先用。有的公开表态是讲五湖四海,其实是以人划线、以地域划线,非圈子成员不用。所以《解放军报》讲了,必须拿出有效举措来解决这些问题,要做到几个“确保”。确保什么?要确保“能者上,庸者下”。有能力的上,平庸的、没有能力的下。“钻战者用,胜战者上”。部队是要打仗的,钻研战术的上,钻营人际关系的下。会点兵的上,只会点菜的下。“会干事的上,会来事的下”。你看这里面就这么寥寥数语,但可以把我们用人上的一些弊病可以像点穴似的,点得非常准。
我在看到至今一些谈用人问题的文章中,还真没发现哪篇文章谈的比它更精准,非常精准,也非常辛辣。其实该用什么人,不该用什么人,老百姓心里像明镜一般。如果有人凭借长袖善舞,善于投领导所好,善于跑官要官,善于制造虚假政绩而不断得到信任和提拔,不仅会使作风正派的干部产生受挫感,还会使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乃至一个重要领导职务的尊严都严重受损,甚至导致离心离德。我们退一步讲,如果我们选用的领导干部越来越缺乏人格魅力,我们推动工作的手段越来越只剩下权力,那最大的危险也就为之不远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