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误读了改革促进派(2)

不要误读了改革促进派(2)

一些人对改革依然存在顾虑

除了对改革和改革者形象的错误认识外,还有一些人对改革存在顾虑,小算盘不少,这也影响了基层干部开展改革。在顾虑方面,比如行政机构改革、公车改革,一些基层领导爱东张西望,他们既怕落后、完不成任务而挨批评,又怕超前、太过于突出而引起其他地方不满,和创新相比,更愿意别人怎么搞自己就怎么搞,在上级没有统一部署时,这些领导更愿意互相之间频繁通气以便保持步调一致、措施一致。在面临改革时,有些基层领导在改革大局面前,更喜欢打小算盘,更愿意从对自己有没有利的角度去考虑改革、推动改革。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到,利的观念在一些基层干部中很有市场,他们虽然不是利益集团,也不一定是既得利益者,但对自己没有利的事情就不积极、不配合,不愿意干得罪人的事,这很影响工作开展,特别是像改革这样需要更多奉献的工作。

改革促进派应有新形象

这一轮改革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有联系,也有区别,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两个方面:一是改革和法治联系起来,和从严治党联系起来,改革要在法律框架内进行;二是此轮改革更重顶层设计,基层改革工作更多的是执行。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中,很多改革发轫于基层,基层做了很多中央还没有打算做或还不允许做的事情,所以风险很大,而这轮改革大体不存在这些问题,也少有这样的法律空间,对于基层改革者来说,在顶层设计下,改什么、怎么改都有明确要求。由于改革的时代和要求不一样,所以对于基层改革者来说,这轮改革应该有新型的改革者,也即新型的改革促进派,相对于探索者来说,更需要改革的忠实执行者,相对于冒险者来说,更需要守规矩的善解问题高手。

习近平总书记对改革促进派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即对全局改革有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利、对本系统本领域形成完善的体制机制有利,也对改革促进派的角色和任务提出了四点要求,即自觉服从改革大局、服务改革大局、勇于自我革命、敢于直面问题。现在媒体对“三个有利于”关注多,但对后面的四点要求关注少。

改革促进派的第一个要求是服从,即服从上级的改革决议,并坚决落实,改革促进派是中央改革决议的坚决服从者和执行者;第二个要求是要从大局上来考虑改革,尤其是在决议本地区、本部门改革次序、步骤的时候,有的改革可能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但从大局上来看并不着急,就应该先放一放,把那些和当前大局有关的改革排在前面;第三个要求是自我革命,即要破除个人的小算盘,不能从个人利益的角度来推动改革,要讲奉献;第四个要求是直面问题,即要啃硬骨头,要做实干家。通过“三个有利于”和四点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改革者新的内涵。

按照习总书记要求,新一轮改革者的形象和改革开放初期的改革者形象有很大不同,相应地,基层改革促进派也应有新的内涵和形象。国家应该对改革促进派的新内涵和新要求进行大力宣传,从而破除已有成见,树立新的形象,并以此引导基层干部正确认识改革、开展改革,在争当改革促进派上采取正确的方式。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