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的“沿江”战略:以长江经济带拉动大长江流域经济发展
2014年3月5日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这意味着要将长江经济带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2014年4月25日政治局会议作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决策。党中央国务院新提的“长江经济带”,又是一项“国家战略”和“重大战略决策”。
在笔者1988年提出的“四沿”开放发展战略中,虽然在“沿海”之后提出“沿江(长江)”开放发展,但彼文中的“长江经济带”范围比现在要小一些,那时西端只讲到四川和重庆,尚未把云南、贵州包括在内。2014年4月28日李克强总理提出“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时,明确新的长江经济带东起上海、西至云南,涉及上海、重庆、江苏、湖北、浙江、四川、云南、贵州、湖南、江西、安徽9个省2个直辖市。“长江经济带”与前文阐述的“长三角经济圈”有某些交集。
为什么把长江经济带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据规划,“长江经济带”面积占全国18%,人口占全国36%。201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上述11个长江经济带覆盖省市的GDP总量接近26万亿,占全部GDP总量的41.2%。预测在本世纪的战略机遇期内,中国经济的总体增速将保持6.5%~7%,而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速度将超过全国经济的平均增速。据此推算,未来15年到2030年前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总量将达到全国的“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将成为继中国沿海经济带之后最有活力的经济带?。
从华夏历史上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开发情况看,北宋及北宋之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但自1127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覆亡,后经商丘迁都临安)建立南宋以来,中国的经济重心明显南移。此后长江流域的开发和利用一直没有间断,长江流域成为华夏民族经济最发达、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地区。
在21世纪的今天,与其他区域经济规划相比,长江经济带有哪些优势?比较起来,以下四点优势是很明显的:一则,交通和区位。该经济带横贯中国腹心地带,经济腹地广阔,不仅把东、中、西三大地带连接起来,而且还与京沪、京九、京广、皖赣、焦柳等南北铁路干线交汇,承东启西,接南济北,通江达海。二则,资源。特别是淡水资源(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源头就在此)、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等丰富,尤其是人力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摇篮之一,人才荟萃。三则,产业。钢铁、汽车、电子、石化等现代工业的精华大部分汇集于此。四是市场广阔。城市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2.16倍。长江经济带发展这样大的战略决策,笔者建议具体实施应遵循三个具体战略:
——“巨龙”战略。可把长江经济带视为一条“巨龙”来打造,以上海为”龙头”,武汉为“龙腰”,重庆为“龙尾”,这三大城市也恰好分别是上海协调会(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武汉协调会(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协调会(重庆市、四川省)的中心城市。依托三大城市,建立“龙头”“龙腰”“龙尾”之间合作发展联动机制,重点抓住四个联动:(1)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联动,重点建设上海港区、武汉港区、重庆港区;(2)国内市场体系建设联动,使金融、人才等要素市场一体化;(3)产业转型升级联动,通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大学机构协同攻关,发挥市场经济作用,实现技术和产业协同创新;(4)城市群建设联动,形成长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
——“腹心”战略。1904年1月,英国近代地理学鼻祖哈·麦金德站在人类历史和全球大格局的角度指出,“中心地带”一直以来就是支配整个人类历史的地理枢纽。中国著名地缘战略家柳长勋先生周游世界数十年,曾经应联合国总部邀请,研讨世界战略。他对崛起中的“天下之中”武汉乃至于整个长江中游格外钟情,指出这里“将是亚太地区,特别是东部亚洲大陆的心脏,有如一头雄狮,卧在原野,如果大力建设,将可以万都之都姿态,为人类文明铺远景”。?“华夏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要想‘君临天下’,都必须控制这个中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武汉乃至于整个长江中游是中国政治版图的一个“腹心之地”。正因为如此,在谋划中国大布局中,武汉乃至于整个长江中游成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以此向东向西,伸入长江沿岸广袤的内陆地区,推进长江经济带腹地开发。
——“双弓箭”战略。长江经济带可形象比喻为“弓箭”。但须指出,它不是单向的“单弓箭”,而是双向的“双弓箭”。一是东向,以中国东部海岸线为“弓背”,以京广线为“弓弦”,以长江作“弓箭”,射向东海,使长江成为连接“海上丝绸之路”进而进入太平洋的“利箭”。二是西向,以中国西部边境线为“弓背”,也以京广线为“弓弦”,以长江作“弓箭”,射向西陆,使长江成为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而进入西亚、南亚的“利箭”。通过“双弓箭”,促进“双向”开发开放。内则,支撑起中国最具纵深回旋余地的“东西联动”发展新格局;外则,“两头”开放,即向太平洋及向西亚南亚,特别是向中巴(巴基斯坦)、中印缅经济走廊开放,打造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