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丝路基金与俄罗斯亚马尔液化天然气一体化项目的最大股东诺瓦泰克公司在北京签署关于购买该项目9.9%股权的框架协议。这是丝路基金的第三笔对外投资,标志着丝路基金正在国际能源合作领域发挥出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和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从构想变成现实,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正次第展开。
用开放扩大内需,用开放带动新一轮改革,用开放推动经济增长。在全球经济体系最新一轮重构中,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改革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加快建设互利共赢的国际产能合作体制机制,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沿边开发开放,对外开放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喜人局面。
在上海自贸区设立1年多后,今年4月下旬,我国增设了广东、天津、福建3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同时对上海自贸区进行了扩围。这并不是简单的增量变化,其深远意义在于,由上海自贸区探索带来的政府职能转变与扩大开放的举措正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无疑开启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2013年上海自贸区首份负面清单包含190项,2014年减为139项,2015年版四大自贸区负面清单则为122项。负面清单的逐步减少,大大提升了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度和透明度。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意味着向外资更多地开放,实行对内外企业一视同仁地开放。“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皆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政府用负面清单、权力清单、责任清单3张“清单”来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有序。
制度创新激起市场的热烈响应。挂牌3个月,广东自贸试验区新设企业就达12690家,福建自贸试验区新设3429家,上海自贸试验区扩区后仅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就达到29.69%,吸收合同外资同比增长317%。
不仅仅是在自贸试验区,中国在扩大开放的进程中积极放宽市场准入,重点扩大服务业开放,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外商营造稳定透明的政策环境、高效规范的行政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缩减外商投资限制类条目,全面推行外商投资普遍备案、有限核准的管理制度。同时,推动修订外商投资相关法律,制定外资国家安全审查条例,健全外商投资监管体系,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虽然面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引资竞争激烈等挑战,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今年以来,我国吸收外资继续保持良好态势。1至8月,全国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9.2%。大众、奥迪、戴姆勒、博世等知名跨国企业继续追加对华投资。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说:“稳定增长的国内市场、日趋增强的产业配套能力、仍具优势的综合要素竞争力以及深度参与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等因素,使我国吸引外资具有综合优势,前景光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