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主席访美:塑造中美关系与全球秩序的未来 (2)

习主席访美:塑造中美关系与全球秩序的未来 (2)

引领国际秩序“有序”发展

金融危机以来,国际体系正经历一次“东升西降、南生北降”的权力大迁移,传统西方大国实力削弱,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国际权力架构朝着更加平等和均衡的方向演进。然而,这一轮权力变迁的背后,也有诸多暗流涌动。首先是全球化势头的削弱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回潮,一些国家抱怨自己并非国际贸易的“最大受益者”,希望超越传统的贸易规则体系,另起炉灶,升级所谓的“贸易标准”,意图将竞争对手排除在新的贸易体系之外。其次是大国地缘斗争的回潮和结盟政治的强化。一些国家仍秉持着冷战时期的结盟思维,或通过所谓强化盟友体系以捍卫自己在地区的主导地位,或绕过联合国,发动对其他国家的联合制裁以“谋取私利”。再次是一些国家不愿承担干涉后的治理责任,解决地区失序问题。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叙利亚战争中,大国的干涉并未使地区走向和平,反而导致了新的“失序国家”及新的安全问题,文明的冲突持续发酵,“伊斯兰国”异军突起,恐怖主义猖獗,难民问题严重。最后是全球治理新领域、新问题层出不穷,相关治理机制缺失。在网络空间、太空、极地、公共卫生、跨国恐怖主义等领域,大国合作力度较弱,缺乏相应的规范。在多极化时代,塑造国际秩序的不是大国间的对抗,而是合作。目前,中美两国已经在伊核问题的解决、全球气候变化治理、应对埃博拉疫情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为其他大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做出了表率。习主席此访的一大亮点是登上联合国的讲台,阐述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和全球治理理念,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展示“中国力量”,相信中国积极推动国家间互联互通、“以发展促和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将引领未来国际秩序的发展方向。

以“新型大国关系”推动“新型国际关系”

十八大报告里提出:“我们将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拓宽合作领域,妥善处理分歧,推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从中可以看到,“新型大国关系”一词虽源于中美关系,但其并非狭义地使用于中美关系。作为政治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有别、文明形态各异的两个巨型国家,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能够充分展示大国间的“政治互信、经济互利、文明互鉴”,对于中国构建与其他大国的新型大国关系具有示范性和引领性的作用。新型大国关系并不是一个政策口号,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大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中国处理大国关系的新理念,体现了超越零和、超越对抗,合作共赢、走向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价值观念。习主席将首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和在联合国的“首秀”放在一起并非偶然,“两场大戏”相辅相成,对美国事访问是中国与美国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具体实践;而中国在联合国所积极推动的是构建和平发展、互利共赢、走向“命运共同体”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中美关系是新型国际关系的“试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将开启国际关系史上的“风气之先”,引领着国际关系理论朝着超越现实主义和“大国政治悲剧”的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