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嘉宾发言摘登

2015“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嘉宾发言摘登

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

推动合作共赢新格局

全国政协副主席 中联部部长 王家瑞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我们勤劳勇敢的祖先,开辟了多条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道,这就是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我们的祖先带来了文明,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友谊。

2013年秋天,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希望以陆上和海上经济合作走廊为依托,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建设中国与沿线各国经贸和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毋庸讳言,现在一些专家和媒体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这样那样的疑虑。我要告诉大家,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扩大势力范围,不是要改变现有国际秩序,不是为了维护某个或某一小部分国家的利益,而是为了推动沿线国家乃至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倡议。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一带一路”建设要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这,也是倡议的核心要义。

共商,就是集思广益,好事大家商量着办,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或各方利益和关切,体现双方或各方智慧和创意。中国有句古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石头的碰撞会擦出火花,思想的碰撞会产生智慧。建设“一带一路”的愿景越光明,使命越艰巨,责任越重大,就越需要汇聚起各国的智慧和力量,就越需要广泛凝聚共识,就越需要加强协商。商量的内容可以是宏观的“一带一路”倡议该如何开展,也可以是相对具体的合作项目如何实施,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一切都商量着办,商量得越多越深越好。

共建,就是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聚沙成塔,积水成渊,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定不移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一带一路”就是对外开放的重点,对沿线国家而言,是机会,而不是威胁;是包容,而不是排斥。实际上,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和沿线各国自身的发展规划相辅相成,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要将跨欧亚大铁路改造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相衔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要将哈萨克斯坦国内的“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与“一带一路”对接;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表示,要将印尼“全球海洋支点”发展规划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全面对接……我们愿意与各国一道共同参与设计、规划、运营、建设,共同建设好“一带一路”。

共享,就是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线各国人民,打造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这个共同体,与世界上已有的其他共同体不同,它不是实体,不建立新的固定机制,不搞约束性文件。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发起者,中国经济体量大、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具备充裕的资金、巨大的市场和强大的装备制造能力。我们非常愿意让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也非常愿意和各国一道驱动“一带一路”的列车,通向资源共享、成果共享的目的地。可以预见,“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将会带来全新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新秩序、新格局。

我们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从来没有像现在感觉如此之近,迫切希望了解彼此、熟悉彼此。“一带一路”激发了区域合作新浪潮,推动形成互利合作新格局,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光明的前景。

加强合作 增信释疑 汇聚认同

为“一带一路”注入正能量

人民日报社社长 杨振武

两年前,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契合了中国、沿线国家和世界发展需要,顺应了地区和全球合作的潮流,得到60多个沿线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积极呼应、热情参与,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两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带一路”建设步入务实合作阶段,一系列重大项目开花结果,蓝图已逐步变为现实。

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我们结成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汇聚东西方文明,人口总量约为44亿、占全球的63%,经济总量约为22万亿美元、占全球的30%,人力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结构互补性强,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区域。按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发挥各方比较优势,有利于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和耦合,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并肩迈向命运共同体。

中国既是“一带一路”的倡议者,也是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践行者、推动者。我们既有“欢迎搭乘中国发展快车”的胸怀,也牢记“更好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承诺。未来五年,中国进口商品将超过10万亿美元,对外投资将超过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人数将超过5亿人次,将惠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也给世界带来了更多机遇。

作为媒体,用我们手中的笔和镜头见证历史、记录历史并推动历史发展,这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荣幸。两年来,各国媒体为共建“一带一路”、增进沿线国家人民感情,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展望未来,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高度,如何加强合作、增信释疑、汇聚认同,为“一带一路”注入更多正能量?怎样使这条绵延2000年、跨越亚欧非的“一带一路”重现昔日辉煌、增进人民福祉?我认为,媒体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一带一路”涉及国家和人口众多,这里每天都会进行大量鲜活生动的创新实践,“遍地是精彩,处处有故事”,是座“新闻富矿”。媒体应该恪守客观理性,真实、及时、生动地报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主要地区的发展进步,促进沿线各国增进理解互信,建设性地推动这项振兴区域、造福沿线、普惠世界的伟业。

二是开放包容,传扬丝路精神。“一带一路”是开放包容之路。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媒体要秉持开放的视野、包容的心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文化的对话交流,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和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努力让人们透过媒体这扇窗口,深切感知丝路精神的丰厚内涵和恒久魅力,消除认知误差,排除疑虑干扰,从而加深彼此的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

三是深化交流,推进丝路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国与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各国媒体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通过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对话和新闻产品互换、推动人员交流、分享技术创新、开展公共外交和民间交流等,打造更多对话交流平台,不断提高沿线国家新闻业务领域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使媒体合作激发正向效应,让丝路报道更加有效有力。

人民日报作为中国第一大报,唱响命运共同体、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这两年,我们集全社之力、以全媒体渠道,积极主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舆论支持。据统计,两年来我们推出“一带一路”报道4000多篇,“共享丝绸之路”大型跨国主题采访效果良好。目前,人民日报社拥有报纸、杂志、网站、客户端等10多种载体、数百个终端载体,人民日报日发行量达310万多份,客户端下载量超过7000万,全媒体用户总数累计超过3亿。借助权威的报道团队、庞大的用户覆盖面、立体化的全媒体形态,人民日报社将在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中展现更加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是不断融入世界的进程。出席这次论坛的近140家主流媒体,来自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是一次真正的全球媒体盛会。真诚期待听到大家的新故事、新思想、新愿景,也希望各国媒体朋友携起手来,登高望远,脚踏实地,为共建“一带一路”加油鼓劲,为迈向命运共同体增色添彩,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