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5)

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 (5)

    五

但是,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不是自发形成的,还需要文化自觉。文化不只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经济发展、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到了晚年一再讲意识形态的反作用问题,后来意大利革命家葛兰西又进一步提出了文化领导权问题。只有经济进步,还不足以创造新社会;只有政治革命,即便实现了民族独立,也不能长期保证其地位。最根本和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如果不解决文化领导权,我们所做的一切在西方看来就是缺乏话语权和所谓的正当性。

按照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趋势,再有20到30年,中国将更加具有世界影响力。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大战略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继续努力、长期奋斗。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精神文化建设,乃至科技、军事实力,都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实、做强。同时,在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方面,除了解决好人们普遍关心的养老、医疗、教育问题外,整个社会治理结构(中央与地方、政府与市场、城市与乡村、汉民族为主的地带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国家建设(国防、司法、审计、税收等)也要跟上,并且要不断完善。此外,还要重视文化领导权、话语权、正当性问题。

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复古、复旧,更不能放弃、缴械,而是要建立文化自觉。马克思讲,工人要由自在变成自为的阶级。这里讲的自为,就是要有自我意识、阶级意识,也就是文化自觉。中国道路的一个奇迹就是把曾经是一盘散沙的贫苦农民组织成了自觉的革命战士。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就是要使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自觉的中国人。任何一个事物,如果它跨越的时间越长,覆盖的空间越大,涉及的个体越多,那么它所包含的普遍性很可能就会越强。用这样一个观点来看中国道路,它仅仅是个特例,还是更具有普遍性,就应该很清楚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也就应该更坚定了。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