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平衡的小康
“我们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份在贫苦地区调研时明确指出,这就是“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的涵义。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戴焰军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老百姓生活特别关心,同时也体现出总书记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所在的深刻认识。
事实上,中共十八大上已经对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定下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时两项指标较2010时翻一番。按此计算,到2020年时农村居民纯人均收入应为11800元左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应接近4万元;而人均GDP的目标也要达到9200美元以上,也就是进入“一万美元”区间。
从当前情况来看,尽管农村家庭居民人均纯收入已经接近十八大所定下的目标,而且增速高于城镇人口,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区域不平衡,部分中西部、西南部地区的仍处于经济欠发达、基础设施欠完善的现实依然存在。
身为“十三五”规划编制专家委员之一的迟福林曾公开表示,今后应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设施基本完备,作为衡量省、市、区是否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未来应更加突出民生保障,逐渐使政府从经济运行的第一线抽身出来,切实成为公共事业的推进者。
蓝天白云的小康
“举头望明月,低头吸雾霾”,华北等国内多地区民众深受空气污染的困扰。众多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指标当中,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最难用单一标准来衡量的。
“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2013年两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这样说道。
近年来我国单位GDP能耗逐渐下降,高层对节能减排的决心更是多次强调。
发改委副主任张勇今年9月10日表示,“十三五”规划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规划,意义重大而深远。要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目标、任务、制度等,全面体现到“十三五”有关规划中,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十三五”规划的深度融合。
9月14日,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毕俊生在第11届环境与发展论坛上透露,为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工信部将尽快编制出台“十三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和中国制造“1+X”方案中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方案。引导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实现生产过程集约化、清洁化和智能化,发展绿色园区,打造绿色供应链。
从数十年来的社会发展来看,“小康”是根据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和赋予新内涵的动态目标,不仅是收入提高和产能的提升,而是综合国力与人民生活幸福感平衡共进的发展规划。
期待“十三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出新的理解和方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