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的结合和统一
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主题与时代本质的论断,已成为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时代不可分割的两个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只有将二者结合和统一起来,才能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这两个概念的提出是有充分理由和客观依据的。
首先,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这已是我们党的文件的规范性提法,获得了全党的共识。邓小平首次提出此问题是在1985年。当年3月4日他在会见日本客人时是这么说的:“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帯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提出后,学术界就有人据此提出当今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的说法,甚至有不少以此为标题的专著出版,这显然有所误解。因为邓小平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并未上升到“时代”。后来邓小平又强调“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就进一步说明他认为“和平与发展”是“问题”,而绝不是指当今世界已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说,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自那时以来,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已成为党的文件中的规范性提法。2012年党的十八大的报告仍然说“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这说明,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提法已获得了全党共识。
其次,邓小平20世纪90年代初针对社会主义“消亡论”而提出的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总趋势不可逆转”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情况下,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依然存在,但在时代问题中对此应如何认识和表述是值得研究的。曾有人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竞争的时代,因为会给人以两大阵营仍左右世界的错觉而被多数学者否定。近年又有论者提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前途、两条道路、两种命运、两大力量生死博弈的时代,更不会有多少人响应。世界的矛盾多得很、大得很、复杂得很,“两个主义”“两种制度”的斗争并非总是世界范围内的“中心问题”或“主要问题”,整个世界的形势并不是由它来支配和左右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是由两种制度的矛盾引起的,战后高涨的民族解放运动主要是解决民族矛盾问题。冷战后世界向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方向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增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激烈,这一斗争主要不表现为和取决于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斗争。因此不宜将“两种制度”间的矛盾当成世界的主要矛盾来看待和处理,不能将世界各种复杂的矛盾和国际斗争都集中到“两种制度”的斗争上来。
很显然,邓小平的做法和论断是极具智慧和科学性的。他实事求是地肯定“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的“时代主题”,同时又将当今时代放到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进而指出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这深刻地揭示了时代的本质仍然是“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这就意味着时代主题转换了,但历史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并没有改变。邓小平的这一论断既具科学性又富时代性,它既指明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又改变了时代问题上教条僵化、已经过时的旧表述。
总之,邓小平关于当今时代的科学论断,是包括“时代主题”和“时代本质”两个不可分割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在内的,要全面认识和把握当今的时代,就必须将二者结合和统一起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