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理念在今天的意义(3)

传统文化理念在今天的意义(3)

“恕道”与“和同”的异量之美

“恕道”是儒家思想。一次孔子的弟子子贡提出一个问题:“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没有一个观念一个人一生都应该践行?孔子说有,这个观念就是“恕”,宽恕的恕。它的含义孔子也有解释,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看做是中国文化至高的价值理念。这个价值理念规范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自己不喜欢、不希望的东西,就不要强加于人。

宋代的理学家程颢、程颐,对“恕”的解释有一些很好的比喻。为了做到恕,甚至可以“易子而抱”,就是把别人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养,来培养自己“恕”这种道德理念。“恕”这个价值理念,是中国文化的博大胸怀的体现,证明在中国文化里面,有一种异量之美,能够同情他人,尊重他人,宽恕他人。西方对孔子的“恕”的思想评价很高,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该是属于全世界的道德金律。

还有“和同”的价值理念,在中国文化里面同样非常重要。中国文化倾向于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弄得那么紧张,那么不可调和。“和而不同”是中国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总原则。不同,也可以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人与人的差异,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差异,真的有那么大吗?从学理上来分析,我认为差异是第二位的,相同之处是第一位的。

我在上世纪末,1999年,有一段时间在哈佛大学做研究。我和哈佛大学的很多教授都有对话,其中有一个对话,对象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史华慈教授,他是一个法裔的犹太人,懂七八种文字,早年研究日本,后来研究中国,学问做得非常好。他研究的主要课题是“跨文化沟通”,主张人和人之间、不同的文化之间、不同的族群之间是可以沟通的,这是他追寻的一个最重要的文化理念。他也觉得这个世界不需要那么对立,大家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他跟我谈话当中提出一个理论,他说语言对于思维的作用,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大。这个过去我从没有听说过,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还能思维吗?当然我们也了解,小孩子画图画也是一种思维。史华慈教授为了倡导跨文化沟通,试图在理论上有新的建构,他的这个理论想证明一个问题,甚至语言不通也不是人们交流的一个完全的障碍。当时我能够给他提供的一个例证,是语言不通也可以发生爱情。

不同的文化可以沟通,不一定那样对立,这是中国文化一向的主张。宋代思想家张载(字横渠),一个非常了不起大学者,关中人,他有名的“横渠四句教”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话气象大得不得了。试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是何等怀抱!大家知道中国文化当中有民本思想的传统,关注生民的利益,是每个知识人士,每个为官的人必须做的。所以过去的县官叫做“父母官”,民之父母,他当然要关心民的利益。张载讲的“为生民立命”,来源于孟子的思想,因为孟子讲过“正命”,即正常的生,正常的活,正常的死,不要让民众过不正常的生活。“为生民立命”的意思在此。最后的指向,是“为万世开太平”。

但是大家不会太留意,张载还有另外的四句话,我叫它“哲学四句教”。这四句话是:“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这四句话讲的是哲学,是一种宇宙观。这个世界上,有无穷无尽的生命个体,可以称做“象”,这些“象”,有动物的,有植物的,每个象都不同,真是万象纷呈。“有象斯有对”,说的就是各个“象”的不同。即使是美丽的女性,也有不同的美。所以古人有一种说法,叫做“佳人不同体,美人不同面”。西方也讲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生命个体。“对必反其为”,是说一个一个的“象”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由于不同,其运行、流动的方向也不相同,甚至有时候运行的方向会相反,所以会出现“有反斯有仇”,发生互相间的纠结。这个“仇”字,古代的写法是“雠”,左边一个“鸟”,右边一个“鸟”,中间是个言论的“言”。隹是一种尾巴很短的鸟,“雠”字的本义是两只短尾巴鸟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争论、辩论。这个“雠”字,也就是“校雠”的“雠”。我们都有过校书的经历,真是很难的事情,所谓无错不成书,很难一个字都不错。古人的“校雠”更是一件大事,古人刻书很认真,一点一点地校,你拿这个本子,我拿那个本子,互相讨论。“雠”则是对校对中发生的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辩驳。但两只短尾巴鸟互相辩驳的结果,并不是这只鸟把那只鸟吃掉,而是达成共识,或达成妥协,求同存异,走向“仇必和而解”。这是中国文化对世界的最基本看法。这个世界有差异,但是差异不必发展为冲突,冲突不必变成你死我活,而是可以和而解的。你想,用这个思想来看待世界,不是可以减少很多麻烦吗?当然,不是一方面的问题,而是彼此双方的问题,所以需要沟通对话。“有反斯有仇”,就是沟通对话,互相校正的过程。

对话需要智慧。前几年学术界去世的一位长辈,人类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他在晚年也有过四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他讲的是文化问题,意思是说,世界上的各种文化都有它的长处,“各美其美”,是指首先要看到自己文化的长处,不自卑,不失重,不妄自菲薄。“美人之美”是说光看到自己文化的长处还不够,还要看别人文化的长处;各种文化的优长互相吸收,众美相合,就是“美美与共”。如此的结果,将是期待的“天下大同”。这四句话的关键是头两句,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人之美”。看到自己的长处容易,难的是也看到别人的长处。中华文化当然有自己的长处,这些长处我们慢慢地会把它发掘出来。但是,美国文化也有它的长处,美国的历史虽然短,但是美国文化的影响力我们不能轻看。欧洲、日本、韩国的文化,也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学习文化史也好,学习文化学理论也好,费老的这四句话非常重要,这是老一辈文化学者对这个世界的期许。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