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型升级,“十三五”是关键期 (4)

经济转型升级,“十三五”是关键期 (4)

——访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战教授

致力创新驱动,

引领新常态的关键一环

解放新论:“腾笼”虽不容易,但“换鸟”似乎更难。对此,该如何实现?

王战:概括地说就是要创新驱动,世界经济相对衰退期也是创新的窗口期、绿灯期,这主要有两方面的事情可抓:

一是推动草根创新,这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凡是适应新的市场需求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都应该视为创新,而不是说大家都关注一个极小领域中最高端的东西才是创新。在这里面,群众是真正的创新英雄。如果问过去30年高速增长,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无形资产,我认为,是我们锤炼了一批敢于闯荡市场的创业者和企业家,以及具有强烈创新愿望的草根群体。央视7频道、10频道常播出一些民间发明节目,某个农民造个直升飞机、汽车、机器人等,这说明民间有非常强烈的创新愿望。党和政府要想的是,怎样引领民间这种创新创业的愿望。把这些资源用好,创新驱动就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这才是走向新常态不懈的动力。

推动草根创新,政府要营造一个公平的营商环境。尤其是在企业创业初期,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激励机制,而不要和企业争利。此外,要完善科技金融链。目前,我国科技金融项目很多,如政府对基础研究的经费补贴、天使投资、风投基金、产业基金等,但还缺乏科技金融的退出机制。要看到,金融是需要回报的,如果没有退出机制,资金就不能投入到第二家、第三家,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退出机制就没有完整的科技金融链。

二是推动战略性高科技创新,这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能量。

关系国家国民经济命脉和长远发展需要和战略性的高端科技领域,如大飞机、新材料、航天航空、碳纤维等,政府要抓。总的来说,口子要小一些。

此外,一些重大的国家战略对中国经济实现新常态也有重要积极作用,例如,“一带一路”有助于东部开放和西部开发互动。如果“一带一路”能够打开东亚西亚市场、阿拉伯市场、俄罗斯市场等,西部就能够更直接地面对市场,东部向西部的产业转移就顺了,西部的产品就不必拉回沿海再出口。

总的来说,经济新常态中有速度问题,但不仅是速度问题,还有认识问题、应对问题、引领问题。制定“十三五”规划,各个地方应因地制宜。引领新常态方面,东部要走在前面;中西部则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战略。比如,某些地方发展过程中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没完成,还有手机产业链、电脑产业链等,也不能说这不是创新,就拉掉不让它做了。劳动密集产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阶段。因此,认识新常态必须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