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将是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又一轮发展期

“十三五”将是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又一轮发展期

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今年10月召开,会议主要议程是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十三五”期间全面小康如何实现、经济增速如何确定、新经济增长点在哪里、转型升级如何进行、重大领域改革措施如何推进?新华网特约相关领域知名专家作出前瞻解读。

[精彩语录]

·金融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创新和改变都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生的。

·“十三五”规划或将对互联网金融走向的规范化、法制化、阳光化轨道,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竞合关系、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有所涉及。

·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以共享金融为焦点的金融创新实践将会是接下来涉及金融业的巨大亮点。

目前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十三五”期间,金融领域如何转型创新发展,成为我国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关键环节之一。

在新华网“前瞻十三五”系列专家访谈中,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姚余栋表示,着力深化关键领域的改革,打造一个更具有创造力的金融体系,鼓励金融创新将对下一个五年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切实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激活金融市场的活性,最大程度串联起社会经济的各个要素环节大有裨益。

新华网:金融体制改革成效继续显现,您预测“十三五”规划中,涉及金融领域改革的亮点和重点将会有哪些?

姚余栋:“十三五”规划是我国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的规划。从2016年起的下一个五年,我国已然站在了一个新高点,新起点。当前,中国经济更注重创新驱动,更加倚重消费拉动。而适应经济新常态,金融的创新发展是重要的支撑和支持。

“十三五”规划将对金融领域的相关议题有所阐述。一是鼓励金融创新;二是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三是加快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四是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更加自由使用;五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和监管;六是更好地发挥政策性和开发性金融作用;七是发展普惠金融。

新华网:“十三五”将会是金融行业继续开放的五年,开放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竞争和监管的要求加大,金融行业将面临的怎样的挑战?

姚余栋:创新和监管是金融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金融业综合经营步伐不断加快,金融机构整体实力继续提高,新生的金融服务形式不断涌现,这不但对创新空间提出了期望,也对金融监管体制提出了要求。从世界范围看,金融业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综合到分业、再由分业到综合的过程,推动这种变迁的是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和金融业分工的不断推进。

金融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创新和改变都将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发生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8月有关数据显示,国内网贷平台新增228个,累计已达3259个,整体成交量974.63亿元,环比上升18%。P2P网贷行业更是获得了许多风投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前8个月,P2P平台已完成58次融资,超过过去五年总和。创新与监管伴生将是金融行业今后面临的常态局面,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新华网: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和业务模式,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金融改革创新的重点领域。“十三五”是否会对互联网金融有较为明确的涉及?

姚余栋:“十三五”期间,互联网和金融将呈现出深度融合态势,随着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的顶层设计逐步完善,相关监管细则陆续出台,“十三五”规划或将对互联网金融走向的规范化、法制化、阳光化轨道,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良性竞合关系、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和扩大就业、服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有所涉及,今后甚至会突出阐述。

新华网:互联网金融已经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尽管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但是在消费信贷上与欧美国家还是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实现突破?

姚余栋:消费信贷的突破除了本身大众的消费习惯外,金融服务的模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贷意愿。中国对信贷是有质押要求的,一些人没有有效质押物,但并不代表这个人没有信用,换句话说,他在没有质押担保的情况下无法证明自己的信用。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正在为消费信贷市场注入新的发展动力。这里面有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也有全新模式的出现。伴随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经济增长原动力的转换,同时国人的消费观及社会个人征信体系日趋成熟,加之互联网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和广泛覆盖,我国消费金融市场的潜力巨大。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