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随着各项重磅措施的陆续出台,金融与实体经济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应该从哪些方面继续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姚余栋:以资本市场为基础融资体系的经济体韧性更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股权众筹对服务实体经济和控制宏观杠杆水平事关重要。应该通过金融创新,丰富资本市场的层次,走向大私募,为未来的小公募发展预留空间,严守底线,不碰红线,适度监管,为股权众筹未来持续健康发展护航。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的互联网金融研究小组提出了一套“五四三二一”方案。“五”是对股权众筹的定义——新五板,如果按照帮助企业成长的阶段来讲,股权众筹就是幼儿园或是小学阶段,让企业在进入新三板这个中学阶段前有一个培育过程。“四”是传统金融领域主要分成公募、私募,但是中间还有很多空档。“三”就是要对众筹划分大中小三个档次。“二”是要做两点:众筹平台不要碰钱,不搞资金池;平台不进行担保或隐性担保。“一”是一条红线不能碰。
新华网:后全球金融危机时代,寻找复苏和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了各国关注的焦点,您觉的金融业的新亮点是什么?
姚余栋:共享金融。在共享经济的基础上,以共享金融为焦点的金融创新实践将会是接下来涉及金融业的巨大亮点。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余波虽已渐渐远去,但对各国经济社会运行带来的影响却是难以估计。一方面,备受打击的传统产业与金融发展模式,迫切需要寻找能够“振奋人心”的新增长动力;另一方面,粗放式、无节制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引起“心有余悸”的反思。如何更好地权衡资源有效配置与公众福利的提升,成为新时期经济、社会与人文变革转型的聚焦点。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日渐火爆的共享经济成为极具发展潜力与想象空间的“抓手”。例如,Uber和Airbnb分别为出租车业和酒店业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也让人们看到了共享经济在可持续商业模式构建上的可行性。同时,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也使得信息收集、处理、传递的机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带来了“互联网+”时代的经济与金融变革。
金融发展与实体产业的脱离,金融部门对实业部门的优势等,都使得金融业陷入“自我游戏”中。我们可以通过共享金融来解决现代金融内部的问题,从而一定程度上解决与外部的问题。如何理解呢?一是金融对共享经济的有效支撑。二是金融要素的多元化共享式发展。三是金融功能的共享与融合。四是平台金融模式下的多主体协调。五是互联网产业链金融的共享式重构。六是金融风险的共享与分担。七是共享型的产融结合探索。
归纳来看,“共享金融”能够有助于缓解甚至根除现有金融体系的主要弊端。一则,重点解决主流金融体系的服务“短板”,服务居民金融(消费金融和财富管理)和小企业金融(融资加信用);二则,促使金融摆脱“高大上”和“走下神坛”,推动分布式、规范式、自律性、公开透明的金融“软规则”建设,谋求低成本、高效率的新型金融交易市场;三则,巩固P2P时代的共享金融模式,且逐渐向B2B、B2P、P2B等领域拓展,使合作性金融交易、信任型和信用保障型金融创新、消费者主动式金融服务等,都在现代经济金融运行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