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结晶”与“提升”的过程。面向21世纪,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程,让世界分享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

结晶与提升: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方面,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具体实际,用以分析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如毛泽东同志讲的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另一方面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总结中国社会的实际发展和中国共产党人独创的实践经验,把这些实际发展和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的内涵和形式,使得从中国实际和实践中得出的新的思想、新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化。也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简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化中国”和“中国化”的结合。我们在这方面的成就,不只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而且还把中国共产党通过反复实践锤炼而成的理论,上升至、凝结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中。“化中国”与“中国化”两者相辅相成,互相提升,结为一体,构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过程,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现在我们讲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现在马克思主义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仅要讲清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力,而且还“讲全”发展生产力和解放生产力,结合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出了“保护生产力”新理念,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结晶更新、精度更高,形成认识上的螺旋式上升,也就是理论上的升华。我们不能低估“化中国”和“中国化”过程中的理论成就。正是这一过程,不仅把马克思主义提高到新的境界,而且还成功地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我们要有理论自信、理论自觉,要把具有时代风采的理论结晶亮出来,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升展现出来。

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多为“学院”马克思主义,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和世界的实际,在“坐而论道”中也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理论见解。我们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明显不同就是,我们是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品格,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中实现理论结晶和理论升华的;我们用“化中国”来解决中国问题,“中国化”又为下一个“化中国”提供新的台阶。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中,也是从推动解决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提出来的,具有十分显著的“化中国”的理论指南和行动纲领的意义;同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来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结晶,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力奋斗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赓续和升华,具有十分显著的“中国化”的理论特质和思想内涵,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成果,也是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和“中国化”历史地、辩证地发展的生动体现。

所以,“中国化”是以“化中国”为前提,以“中国化”为它的结晶,“中国化”又为新的“化中国”提供升华的理论基础。贯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发展中的,无论是“化中国”过程还是“中国化”过程,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实践探索和理论回答。正因为这样,在同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中,我们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更具实践自信,对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更具理论自信,而且更使我们产生了讲清、讲深、讲透、讲好中国马克思主义“新话”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