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蕴厚重的实践力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为了实现思想,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习主席治国理政实践既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脚踏实地、扎实推进。“非取法至高之境,不能开独造之域”。这种实践魅力,是一种境界,有着深厚底蕴,是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智慧结晶。
以崇高使命担当涵养实践力。实践力量的底蕴,首先是信仰、使命与情怀。习主席信仰如磐、担当如山,坚信“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他说,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那句肺腑之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成为习主席治国理政实践魅力的深厚动力。
以深邃哲学智慧涵养实践力。习主席多次强调理论思维的支撑作用,要求领导干部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习主席深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哲学思想之真谛,汲古今中外优秀哲学思想之精华,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对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科学思想方法运用自如,对问题的阐释让人豁然开朗,对矛盾的处理令人拍案佩服,对战略的谋划、布势与进取使人敬佩敬仰,“大棋局”了然于胸、“先手棋”抢占先机、“妙手棋”扭转乾坤。这些,得益于深厚的哲学素养。
以深入调查研究涵养实践力。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论的具体体现。习主席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他强调,“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近三年来,他深入乡镇、街道、社区、农村、企业、部队、学校,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情况,真正听到了实话、察到了实情、获得了真知、收到了实效。
以深厚历史文化涵养实践力。“人有知学,则有力矣。”习主席强调学习要有三大维度: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中获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从前人留下的思想宝库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珍贵滋养,从人类创造的最新文明成果中寻找登高望远的思想阶梯。庄子《逍遥游》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正是浩瀚的大海,负载大船乘风破浪。习主席的深厚文化底蕴,使他在治国理政中举重若轻。
以长期艰苦历练涵养实践力。习主席多次引用《韩非子》“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说明历练对干部成长的作用。习主席有着从农村到城市、从军队到政府、从地方到中央的丰富历练。他说: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他引用古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明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
以坚毅笃定意志涵养实践力。习主席说:“我这个人是要求自己压力越大,意志要越强。”一般来说,认知、情感、意志,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三大源泉。实践效果往往取决实践意志,实践检验必须经历持续过程。克劳塞维茨有言:“意志力在任何时候都是构成力量乘积的一个因数。”习主席集勇气、坚强、顽强、刚强等品质于一身,既有坚定意志,又善于激发和凝聚人民意志,从而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厚伟力。
习主席传承老一辈革命家远见卓识和求真务实高度统一的战略风范,善于求真、勤于践行,治国理政成效之好、影响之大,令国人振奋、世人瞩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行动决定成效,实践成就梦想。习主席治国理政的实践探索和实践精神,必将引领中国创造由大向强的辉煌业绩。
(作者系国防大学副校长)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