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在媒体融合中创新理论宣传的新形态、新渠道、新模式
当前,我国的媒体融合,正在经历从过去的“+互联网”到今天的“互联网+”的发展模式的进步,互联网的应用逻辑、指导逻辑将会进一步深入到传媒运作的全环节全要素全过程之中,使传媒在组织模式、生产模式、传送模式等各方面实现互联网架构下的再造和新生,从而形成传媒新常态和传播新景观。面对这样的媒体新格局,媒体理论宣传应该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按照互联网传播的规律,创造理论宣传的新形态、新渠道、新模式,让理论宣传产品得以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上顺畅高效地运行,产生强大的用户效应。传播对象到哪里,理论宣传就要跟到哪里。
实现理论宣传的网络化,绝不是仅仅把理论文章搬上网络那样简单,必须适应互联网的传播特点,用开放的、平等的、共享的、技术引领的思维模式,创造出理论传播的新形态、新渠道、新模式。就以理论产品的内容形态而言,根据已有的经验,需要从下述方面创新。
一是碎片化传播。新媒体的发展,把我们带进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尽管人们对这种信息传播与接受的方式意见不一,但无论怎样,这种阅读方式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依我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由此,媒体理论宣传在坚持系统、全面、科学、精准的同时,有必要对宣传的内容进行碎片化改造,生产出更多的碎片化理论产品推送给用户,把网络化的理论传播内容做小、做短、做精,以便于用户用不同的终端、在不同的场景便捷地阅读。
二是互动式传播。传统的媒体理论宣传基本是单向的、封闭的灌输式传播,受众处在被教育、被宣传的地位,较少表现与表达的机会。而互动与分享是新媒体的重要基因,它要求任何传播对象都要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与受众建立以平等、尊重、互信为前提的伙伴关系,让受众进入传播过程。理论宣传网络化也必须畅通互动的渠道,建立共动的机制,通过开设互动信箱,开通互动热线,开办互动论坛等多种形式,与用户讨论对话,为大家解疑释惑;同时,广采博纳用户的思想智慧,让用户在深度介入理论传播中既得到思想的熏陶,也感受到参与传播过程的愉悦。
三是可视化传播。新媒体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使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以文字表达为主,而是更为明晰、直观的呈现。在诸多呈现方式中,最主要的是可视化技术和技巧的运用,即将各种文本、数值及其关系用视觉化手段例如信息图表、动漫视频等形式呈现出来。许多媒体在理论宣传中正在进行可视化的尝试,不少匠心独运,出神入化、形式生动的图表和动态化的理论作品,收到了“一图胜千言”的效果。实践证明,理论宣传的可视化是完全能够走通的路子,我们必须努力学习掌握运用,提升理论作品的表现力,让可视化的理论传播产品带给受众新的阅读收视体验。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军事新闻传播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