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将于本月召开。继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全面深化改革,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部署全面依法治国之后,2015年五中全会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布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获悉,鉴于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加,目前尚不能排除将“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从“十二五”时期的7%下调至6.5%的可能。而无论预期目标是否下调,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翻一番”目标,在未来5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速度都将进一步加快。
约束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自1953年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至今已制定10个五年计划和2个五年规划,其中很多规划引领了中国经济的重要转折。
新一届领导人执政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注定会成为最关键的五年规划之一。一方面,“十三五”规划是中华民族向着“第一个百年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冲刺、夺取胜利的规划,也是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夯实基础、“承上30年”和“启下30年”的规划。
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正处于前期过剩产能消化期、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转型阵痛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传统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而新的增长动能正在形成、人口红利消失、出口引擎失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0日召开会议。会议认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韩保江认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将是“十三五”期间最直接、最艰巨、最根本的硬任务。所谓“最直接”,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不可能再推给下一个五年规划。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都得直接面对,直接解决。所谓“最艰巨”,就是在时间有限,特别是许多来自外部的挑战和影响不能为我所控的前提下,要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让经济增长不失速,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这“六大建设”协同发展,让每一个农村、每个区域发展不掉队,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任务很艰巨。所谓“最根本”,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本质就是改革与发展,唯有改革与发展,才是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面临的所有矛盾和问题的根本方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