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坚持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题中应有之义,关系到社会凝聚力、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强弱以及社会大局的稳定。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西方国家通过数据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力度不够等多种挑战。对此,应通过实施大数据建设工程、提升意识形态宣传有效性、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等手段予以应对。
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诸多挑战
话语权是意识形态思想领导权的实现方式,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屏障。大数据时代,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西方国家通过数据库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影响意识形态安全。世界性的大型数据库主要分布在欧美国家,这些数据库大都有西方价值观导向,我国网民在接受这些数据库服务的同时,也在接受西方价值观“洗礼”。造成自我中心主义与个人主义的盛行和泛滥,使国家长期培养起来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遭受冲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我国在价值观领域的话语权。当前,我国大数据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由于网络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落后于西方国家,计算机网络的主要软硬件大都依靠进口,这些软硬件极易留下嵌入式病毒、隐性通道、可恢复密钥的密码等,存在较大的安全漏洞,数据遭损毁和泄漏等的风险较大。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系列于我国不利的研究报告,从而削弱了我国在一些领域的话语权,其中自然包括与意识形态相关的领域。
其二,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力度不够,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时代,网络新闻跟帖、网络社区、论坛、BBS、微博客等网络舆情载体每天都会产生出海量数据,这些数据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大众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能够得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达成对意识形态工作对象的全面认识与准确把握,为意识形态工作者有效地开展意识形态工作提供条件。毋庸置疑,对源于网络舆情载体的数据进行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包括意识形态工作部门在内的多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与相互协调。但是,当前对大数据的汇聚整合与关联分析更多的是个别部门的“单打独斗”。这使得数据的采集能力不足、整合力度不够、分析水准不高,意识形态工作的效度由此受到较大影响。
其三,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充斥新媒体传播渠道,影响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时代来临前,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通过报纸、电视、电台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传播载体与传播内容高度统一,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较为强大。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微博客、网络论坛、手机、QQ、微信等的出现极大地拓宽了意识形态传播渠道,由于这些新媒体具有低门槛甚至无门槛特征,其自然成为各种思想汇集的场域。从中不难发现,当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充斥新媒体空间,容易让人们陷入某种理论误区,从而对马克思主义产生质疑、动摇甚至背弃。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由此受到影响和挑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