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作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用作品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摘要:70多年前,当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文艺,成为了匕首和投枪、宣传队和播种机,也是战火中鼓舞军民战斗的号角。70多年后,当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人们依然选择用文艺这种形式,回顾历史、直面历史、致敬历史。

70多年前,当抗日战争如火如荼之时,文艺,成为了匕首和投枪、宣传队和播种机,也是战火中鼓舞军民战斗的号角。70多年后,当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人们依然选择用文艺这种形式,回顾历史、直面历史、致敬历史。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中国推出了一系列的文艺作品和学术作品。它们当中,有电影,有电视剧,有纪录片,也有研究书籍。

镜头里的中华儿女

说起抗战70周年的文艺作品,首先要说的就是最受大众欢迎的电影和电视剧。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在电影方面,《百团大战》、《开罗宣言》等65部讲述抗战及战后秩序建立的电影,吸引了超过10亿人次观影;而《东北抗日联军》、《太行山上》等一系列抗战有关的电视剧作品,更是每天平均有6000多万观众准时收看。

影视作品拍宏大题材,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尊重历史,可能拍成“手撕鬼子”、隔空打牛的“抗日神剧”;艺术性兼顾不够,可能沦为生硬空洞的说教。今年的抗战影视作品中,有许多就注意到了兼顾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问题。

今年8月4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太行山上》,从酝酿写作到搬上银幕,整整花了4年的时间。以刘邓大军为主角的电视剧,就在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驻扎最久的河北涉县完成。

“九千将士进涉县,30万大军出太行”,历史的画卷展开时,用的是满满的细节。

比如,在电视剧开篇时,饿极的八路军取走老百姓地窖里的红薯后,按照纪律留下了一袋钱和借条,留下了驻军和名字,老百姓了解到八路军就是当年的红军,主动给部队送来了粮食;鬼子正在搜山,庄子岭妇女主任李才清带领群众和伤病员藏进山洞,为了战士、伤病员和乡亲们不暴露,她紧紧捂住自己孩子的嘴,孩子窒息而死;邓小平的夫人卓琳怀孕了,吃了老乡送给的榆钱,邓小平坚持给老乡还钱,卓琳起初还顾忌面子,最后又想通了……

《太行山上》的执行编剧张森林是土生土长的涉县人。他告诉本报记者,为了写好剧本,他走访了许多历史的亲历者、搜集了大量材料,剧中的很多细节都有历史依据。

涉县赤岸村村民郭玲娥,是八路军129师首长房东的女儿。看完电视剧,她回忆道:“那时八路军在我家和我们共同生活,经常在一个锅里吃饭,共同修农田,干农活,就像亲人一样,这种鱼水情深我至今难忘。”

在今年上映的电影《百团大战》,其叙事的恢弘感则更强。据摄制方八一电影制片厂介绍,这部影片动用的人员堪称八一厂出品影片之最:幕后工作人员多达860人,群众演员参演人次更是接近10万人次,且全部由实景拍摄。在国内的一些电影网站上,片子的影评中,许多都对片子的特效赞不绝口——全景战场的激战画面,日寇三光运动的惨烈特写,战场的广角度俯拍,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惨烈,可谓“大片感”十足。

责任编辑:刘佳星校对:张少华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