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强化综合配套,切实把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落到实处
推动国有文化企业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要求,遵循文化产品生产传播规律,着眼全局、多措并举、多方发力,切实把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要求体现到文化改革发展管理的方方面面。
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发展的政治优势。在深化国有文化企业改革的过程中,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推动国有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推动文化企业党委成员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方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牢牢把握企业发展导向和经营方向,敢于担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坚持党对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不论怎么探索,不论具体国资监管机构如何组建,都要确保党对文化企业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文化内容的终审权、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落实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从业环境。
发挥骨干文化企业的引领作用。国有骨干文化企业责任重大,在两个效益结合上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风气。要积极支持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发展,鼓励它们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注重发挥图书出版、影视制作、文化演出和非时政类报刊、重点新闻网站等领域骨干企业的内容优势,着力推进内容创新,提高原创能力,打造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要有效发挥电影院线、图书发行、有线电视网络等领域骨干企业的传播优势,健全传播网络,加强市场营销,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扩大优秀文化作品的社会影响,不给有害信息和低俗文化产品提供传播渠道。要善于发挥国有或国有控股骨干文化企业的资本优势,提高资本利用率,增强资本控制力,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影响和带动更多民营和小微文化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
发挥文化市场的调节作用。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是引导文化企业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必须加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设,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为文化企业坚持两个效益相统一营造良好环境。在流通环节,着力加强符合文化特点的要素市场建设,健全文化资产评估、文化产权交易体系,研究制定文化无形资产评估的具体办法,提高内容导向、品牌形象等指标的权重,使文化企业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更好经济回报。在产品评价方面,着力健全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体系,突出价值取向、艺术水准、审美情趣、群众口碑,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量化指标,科学衡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社会效益。切实加强市场监管,着力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内容导向存在严重问题或经营不善、已不具备基本生产经营条件的文化企业,坚决依法吊销、撤销有关行政许可,严肃处罚;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形成良好的文化市场秩序。
发挥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最具创造力的资源,是把牢方向、赢得竞争的核心要素。推动国有文化企业两个效益相统一,关键要打造一支讲政治、守纪律、会经营、善管理、有文化的干部人才队伍。要切实加强对国有文化企业负责人管理,建立企业负责人述职述德述廉述法制度和履行社会效益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关键岗位和社会化人才的管理,加大政策业务培训力度,完善有关职业资格制度,开展国有文化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试点,探索市场化选聘人才的办法,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完善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办法,统筹考核社会效益、经营业绩、管理责任和薪酬标准,开展国有控股上市文化企业股权激励试点,充分调动各类文化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