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关系很重要,舆论引导要加强(4)

中俄关系很重要,舆论引导要加强(4)

第四个问题,加强涉俄舆论引导问题。

俄罗斯有望成为我抵御霸权压力、稳定周边形势、改善国际环境、维护战略利益极具分量的战略伙伴。中央决定充分利用乌克兰危机将俄逼向东方的重要机遇将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阶段”,无疑是正确的。

而恰在此时,国内外舆论场上特别是网络空间出现了不少“仇俄”、“厌俄”、“唱衰中俄关系”的不谐之音。一些人莫名其妙地重提沙俄侵华历史,极力唤起两国关系中的负面记忆,强化两国间的历史仇恨。一些人宣扬“中俄战略利益严重相悖”、中俄合作仅仅是“权宜联盟”,甚至预测“俄强大后必将重走侵略扩张老路,再次侵害中国”。网络跟评对主张发展中俄关系者更是充满谩骂,什么“俄奸”“俄狗”,污言秽语不堪入目。尽管我国舆论场的这种乱象相对于主流舆论并不占据上风,但是其强势程度不能不令人震惊:这哪里还是共产党、爱国者主导的舆论场?

国内舆论场在涉俄问题上出现此等乱象,其原因首先与外部敌对势力挑拨中俄关系、亲西方势力坐大、我党大面积丧失舆论阵地这种大环境密切相关。更为普遍的原因则是,相当多一些人不懂得国家利益何在,不了解中俄关系之于我国战略全局的重大价值,在别有用心者的煽动下表现出偏激狂躁情绪。我国国际问题学术界某些人受西方学术理论的熏陶太深,总是用西方的价值观和学术框架观察中国外交、判断是非得失,于是得出“中国外交战略选择错误”的结论。

基于上述情况的严重存在,必须加强涉俄舆论引导。

首先,有必要在涉外部门、国际问题智库中展开新形势下俄罗斯在我战略全局中重大价值的内部讨论。深入分析国内舆论氛围与国家外交运筹出现错位的深层原因,争取在涉俄重大问题上形成内部共识。同时要加强涉外纪律教育,避免涉外人员、智库专家发出与中央决策相悖的不当言论。对于一些容易引起思想混乱的问题,例如俄罗斯当前经济形势及可能前景、中俄历史恩怨、中俄边界协定、俄再次对华侵略扩张的危险性、对美对俄关系孰轻孰重等等,有必要组织专家深入论证,拿出实事求是、具有说服力的论述。

其次,外宣部门、媒体和网络主管部门应切实加强有关国家外交战略、战略利益的学习,正确履行涉外舆论管控职责。目前有关部门对媒体的管控相当乏力。网络媒体管控更成问题,该删的不删、不该删的删除。对于外部势力、亲西方势力挑拨中俄关系的言论,外宣部门应及时组织力量予以批驳、揭露其阴谋。对于某些人恶意散布的谣言,例如新浪网所谓“卢布崩盘,中国或因货币互换而变成送钱的机器”等文章,当事部门更应当及时澄清事实、遏止误传。

其三,鼓励体制内专家有针对性地发声,而不是处处限制。有必要改变体制内人员发声层层报批、层层把关的规定,只要做到不泄密、不干扰国家外交,就应当放手让他们发表言论。有关部门时常下达这不能讲、那不能讲的不内行指令,受到限制的只能是体制内人员,对体制外人员并无任何约束力,其结果只能是拱手让出舆论阵地,任由亲西方势力、极端民族主义势力胡说八道。应鼓励体制内国际问题专家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官话套话谈论国际问题,以赢得更多的国内外受众,增强国际话语权和舆论引导力。同时必须强调,任何在外交问题上发表言论的共产党员,都必须深刻领会、自觉落实中央外交方针,唱反调者必须受到党纪的约束。外交舆论应有多个声部、形成大合唱,但是必须唱响主旋律。

其四,大力加强对民众的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对一些只知“喊打”、跟风炒作的年轻网民,必须加强国家利益教育,增强其大局意识、战略意识、谋略意识、责任意识。摆事实讲道理,帮助他们认识何谓外交大局、何谓战略谋略,从而理解中央对俄方针的正确性,自觉支持中央对俄外交方针。

综上所述,中俄关系在中华崛起过程中具有重大价值,紧紧拉住俄罗斯、用好俄罗斯因素是我国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有效利用和长时间延续战略机遇期的迫切需要。中央对俄关系方针高瞻远瞩,一切期望中华崛起的爱国者都应当深入理解、主动配合中央的外交运筹,为我国国际环境的改善增添正能量。

谢谢大家。

提问环节:

冯幼民:王老师的讲课非常深入。我最大的感受是王老师深切的爱国情怀和对中俄关系的深入了解,使他把这个问题讲得具有这么样的高度。下面我们还是跟原来安排一样,有20分钟的提问。请举手。

提问:王老师您好,我想问的是关于习主席访美的事情。中国急于和美国改善关系,会不会增大中俄之间的战略互疑?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会不会制约中美关系改善?

王海运:这个问题又回到了中俄美大三角关系上来了。冷战结束后,中俄美关系是否还是大三角关系,一直存在争议。一些会议上,有人主张用三边关系的提法取代三角关系。我认为,从策略角度讲,这样做不存在问题。但是,中俄美关系中的三个双边关系不是孤立存在的,是有相互交集的,任何一对双边关系总会牵动另外两对双边关系,也就是说具有互动效应。因此,我不赞成用三边关系代替三角关系。回到你提的问题,我认为,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会牵动中俄关系。问题是,这种牵动是拉动还是干扰。我相信,习主席会充分考虑对美关系可能对中俄关系的影响的,习主席访美不会对中俄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从多年中俄美之间的交往看,多数情况下,中美关系的改善都在拉动中俄关系的深化。当然,需要做好对俄沟通工作,避免产生误解。必须让俄罗斯人放心:中国是不会为了稳定与主要战略对手的关系而损害与主要战略伙伴的关系的。中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对美国也是种促动,增强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压力。中国期望稳定对美关系,中俄关系的发展并不以牺牲对美关系作为代价。在此问题上,中国与俄罗斯是能够相互理解的。

提问:王老师您好,我是中央党校的博士生,在地方商务部门工作。您讲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习主席讲的“国之交在民相亲”,我在工作中遇到好几件事情,从基层交往的角度说,中俄关系发展远远达不到预期。我是负责对俄投资的,从近几年的情况看,俄罗斯的投资环境还是比较差的,包括他们人的工作态度跟我们中国人也不太一样。我见到俄罗斯在世界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工业制品也就占其出口总量的8%。我的问题是说,您在俄罗斯待了很多年,经贸发展是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基础,俄罗斯国内对发展对华经贸关系有没有紧迫感,需要如何推进?

王海运:对于发展中俄经贸合作,俄罗斯的确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上热下冷中梗塞”现象,前几年尤其明显。高层领导对发展两国经济关系非常热心,但是普通百姓不大关心,中层官僚机构拖拖沓沓、行动不力。近几年有明显进步,但是官僚主义仍是对俄投资的严重障碍。当然也与存在战略互疑有关,不少俄罗斯人担心成为中国的“原材料附庸”。俄罗斯实行严厉的外国劳工配额法,而自身又劳动力短缺,不可能不影响到外资企业对俄的投资与运作。

还有双方企业家们都还缺少互利共赢理念,对两国经济合作也带来消极影响。俄罗斯人有本国利益最大化的传统思维,与互利共赢理念形成冲突。中国某些商人也有“抓一把就走”的极端做法,影响到俄罗斯人对中国商人的信任。90年代的“鸡毛羽绒服”,在俄罗斯人中留下的阴影至今没有完全散去。“灰色清关”也影响到中国输俄商品的质量和信誉。因此,如何真正贯彻互利共赢理念,对两国经贸关系发展影响甚大。

说到贸易结构问题,俄罗斯对华出口的确绝大多数是原材料,机电产品所占比例仅有百分之几。俄罗斯不满意,抱怨不少。但是,这主要是俄罗斯的产业结构以能源原材料为主造成的。我曾听到俄罗斯专家当面对我们抱怨。但是,当我问他你们与欧盟的贸易结构如何时,他回答说“与对华贸易差不多”。那么,为什么你们不担心成为欧洲的“能源原材料附庸”呢?他陷入了沉默。当然,这种贸易结构难以持久,要改变,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双方都不能一味抱怨对方。

提问:王老师您好。您刚才讲到媒体方面的一些问题,我觉得您前面关于大国利益问题讲得非常深刻,涉及政治领域问题、厉害关系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但是在舆论领域有一个问题,今天文化领域的领导权实际掌握在所谓的中产阶级手里。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品味决定他们喜欢什么东西。比如对西方生活方式的喜爱,让他们天然就喜欢美国,可以不讲道理。这些年世界各国发生的政治运动,从茉莉花运动到台湾的太阳花运动等等,主体不是工农,也不是资本家,而是小资、学生,是中产阶级。我想了解一下,王老师在俄罗斯生活这么多年,他们的中产阶级对中国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个美国帅哥,在莫斯科大街上到处找莫斯科妹子搭讪,说我要把你带到美国去,对方都很开心。我很难想象一个中国人会在莫斯科街头这样。

另外您讲中俄合作时候一直强调俄罗斯对我们的战略价值,强调他们对我们的利益的重要性。从博弈论的角度,俄罗斯人也会知道我们是这么想的。俄罗斯人会不会利用这一点?也就是有关合作诚意的问题。

王海运:俄罗斯中产阶级如何看中国,我没有做过专门调查,仅仅在接触中有些感觉。中产阶级是有一定文化和财富的社会精英,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比普通百姓多一些,因此普遍看好中国的发展。特别是他们有钱,到中国旅行一趟,回去以后往往会大讲中国如何发达,有些人甚至认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与此同时必须看到,俄罗斯的中产阶级大多仍然崇拜欧美,向往中国还谈不上。这与历史传统、文化认同有关,与对中国的了解有限有关。他们对中国能不能鼓励中产阶级致富也没底数,所以他们把财富转移到西方国家而不是中国。相信随着两国务实合作的发展、人员交流的增多,俄罗斯人能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个快速发展同时仍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一个对俄友好的中国。

至于俄罗斯在发展中俄关系中有何战略利益,我在前面已经讲过多重互补性问题,我想已经说的非常清楚了。当然,俄罗斯人对中国在俄罗斯战略全局中的战略价值的战略认知还有待强化。目前俄高层精英对此认识比较清楚,但是要让为数众多的亲西方精英转变思维,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需要用大量事实去说服。公共外交也很重要,大家都要主动做工作,从政府到民间,共同努力影响俄罗斯的对华舆论氛围,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冯幼民:最后谢谢我们王海运老师今天给我们做的非常精彩的演讲。这是我们第一次跟中信大讲堂的合作,也是我们这学期润贤论坛的第二次活动,希望和中信大讲堂有更好的合作。欢迎大家参加我们润贤论坛的活动。大家再次掌声感谢。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