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经济结构调整趋向的判断
目前俄罗斯经济结构的主要矛盾是,存量结构长期难以改变,创新结构难以较快建立,由此繁衍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相互交叉,相互拖累,使结构调整面临多重两难。
1、保增长还是调结构的两难
对俄罗斯而言,大力解决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是俄罗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但是,随着世界经济再平衡和乌克兰问题旷日持久给俄罗斯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的不断扩大,保增长已经成为俄罗斯当前和未来若干年内的紧迫问题,没有适度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社会的各类矛盾会不断激化,20世纪90年代后形成的各种均衡将不复存在。因此保增长已经成为俄罗斯政府目前首要的应急性任务。但在其他经济增长动力缺乏的条件下,俄罗斯只能采取“反结构调整”的模式,即保增长只能以现行的经济结构为依托,靠扩张资源买办式生产与出口的规模得以保证,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得不受制于保增长。显然,这种“反结构调整”的模式有可能实现治标,但难以实现治本,不仅有可能使俄罗斯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的目标全盘落空,而且会使俄罗斯因此而陷入不稳定增长的陷阱。
2、利用比较优势还是后发优势的两难
所谓的比较优势是指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他国,所以一国所具有的比较优势的确会给一国的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对俄罗斯而言,如果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出口型比较优势,不仅需要维持现有的经济结构,而且还必须采取各种措施,开足马力加大资源的生产和出口,抢占世界能源市场份额,这或许是俄罗斯解决眼前社会经济发展困境最简单易行的药方。但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是固定不变的,生产要素国际流动和技术进步所引发的资源替代效应的增强,往往会使一国原有的比较优势不再具有垄断优势和竞争优势,即“这种优势通常会因产业的快速变化或其他国家竞争者的先发制人而无法持久”[12]。特别是由于比较优势过分强调一国的静态竞争能力,而忽视通过结构演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获取动态竞争能力,所以,如果一国长期沉迷于比较优势,就会阻碍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固化传统产业结构,使自己处于国际分工的不利地位,最终成为国家经济增长的“诅咒”。俄罗斯经济兴衰与国际能源价格涨跌曲线高度重合的事实表明,只有以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从产业结构升级中获取后发优势,才能全面提高本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真正跳出比较优势陷阱,打破“成也能源,败也能源”的“俄罗斯魔咒”。但如果着眼于利用后发优势,就需要忍痛割爱,调整资源配置,部分牺牲眼前可获取的比较优势红利,保证创新产业的投入。
3、经济目标与政治目标均衡的两难
如上所述,经济增长速度问题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经济问题,而且也是政治问题,更是当前的最大政治问题。要实现《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的四大经济目标,就不能以现有的经济结构为基础;如果这个战略设想的基本目标完全落空,甚至不得不放弃这个战略,俄罗斯统治阶层就会既遇到经济危机又会遇到政治危机。因此实现创新发展战略是俄罗斯现政权必须高高举起的一面旗帜。但采用壮士断腕的方式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必然会冲击当前的经济增长,触及买办式生产与出口的垄断利益,影响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利益分配,一旦稍有不慎,就可能阴沟翻船,危及政治稳定。
今后一段时间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大致在三种方案中进行选择。
1、继续实行资源依赖型的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以现有的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为基础,继续采用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能源、原材料综合体的大规模投资来不断强化能源和原材料的生产与出口,依靠投资和出口的“双引擎”拉动经济增长。
由于目前人类仍然处于化石燃料时代,替代新能源的成本和技术还没有根本突破,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化石燃料的基本支撑。根据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预测,尽管在2013年至2035年间,世界可再生能源的产出预计将增长320%,其在主要能源生产中的份额预计将从2.6%增长到6.7%,可再生能源、水电和核能的总份额也从9%增长到19%,但世界将仍然压倒性地依赖化石燃料[13]。可见,按照俄罗斯目前的资源禀赋优势和世界经济中基本的分工地位,继续实行资源依赖型的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模式对俄罗斯而言有其现实可行性。尤其是如果世界资源市场价格不断上升,这样的经济结构的确可以给俄罗斯带来巨大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但这种模式的最大的缺点是不仅固化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而且通过“优先保证的投资”强化这种不合理结构,同时挤出其他部门的投资和发展,从而使俄罗斯经济结构的失衡进一步加剧。
此外,特别需要指出,继续实行这种模式有两个风险:
风险之一,俄罗斯到底有没有大量的可开采的能源?如果有,这种模式在短期内或许有合理的一面,但如果没有,这种模式有可能会使未来的国民经济增长潜力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原俄罗斯自然资源部部长尤里·特鲁特涅夫在2004年曾经指出,如果按照当时的开采速度和开采方法,俄罗斯可开采的石油将到2015年,凝析气将到2025年开采殆尽[14]。西方国家的研究也有类似的观点。如美国《新闻周刊》2007年12月22日载文认为,自1991年以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没有开发过新的天然气田,现有的天然气储量正在减少,如果储量继续减少,2010年后,俄罗斯可能出现无法满足国内天然气需求的状况[15]。虽然这样的观点有片面和危言耸听之嫌,但俄罗斯的能源储量到底有没有官方公布的那么大?值得不值得进一步大量追加投资?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风险之二,俄罗斯到底能不能筹措到实现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模式所需的大量投资?虽然俄罗斯依靠前几年的资源红利,积累了为数不小的资金,但如果依据《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的目标以及东部开发战略对资金的需求,俄罗斯的资本约束是毋庸置疑的。据估计,2013-2018年,仅俄罗斯天然气行业所需要的投资总额将超过2200亿美元[16]。如果俄罗斯仍然坚持在能源领域对外资实行有限制开放政策,很难保证能源领域实现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模式所需要的资本投入。
2、实行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把经济结构调整的着力点不放在结构存量,即仍然继续目前的资源依赖型出口模式,但同时通过致力于发展新兴产业的增量来“调结构”。从理论上看,这种模式既可以兼顾存量结构,又注意新兴产业的发展。但这种结构调整不仅时间长、见效慢,而且关键的是,在俄罗斯当前“保增长”成为硬约束的条件下,增量调整很难成为主要着力点,增量调整只围绕存量结构运转,增量调整只能以存量调整的“剩余原则”为基础,其结果,不仅增量调整可能被存量调整所吞噬,而且建立在存量调整剩余之上的增量调整有可能成为固化存量结构的工具,即增量的新兴产业仍然会沿袭旧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添新乱的现象。
3、实行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对现有的资源依赖型的经济结构进行有力度的改造,使经济结构朝着高级化和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减少国民经济对资源出口的依赖,使经济增长动力从资源驱动、投资驱动转为创新驱动,真正出现可持续的良性循环。但实行这个模式不仅需要耗费巨大的调整成本,需要各经济主体树立牢固的着眼于未来发展的理念,而且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痛苦的“闯关”:放弃与既得利益集团相联系的根深蒂固的“追赶型”发展模式和粗放经营的路径依赖;需要政府率先进行转型,打破现行体制、机制,实现放任与干预的平衡;需要有迈克尔·波特在构建国家竞争力时所分析的“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即先进的技术、人力资本、基础设施和信息等[17];需要从组织、技术、产品、模式、管理等层面塑造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氛围;需要全社会有承受经济结构痛苦转型的能力。但从目前看,俄罗斯难以承受这样力度的结构转型。
从理论上讲,在一国经济增长的繁荣时期,由于市场活跃,供需两旺,很多结构性矛盾容易被掩盖,无论是企业、居民和政府,都会迷恋于繁荣景象,而不愿意花大力气着眼于通过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而在经济危机时期,虽然各经济主体都会对导致危机的原因进行反思,但由于此时市场产能过剩,企业开工不足,生产成本提高,资金链紧绷,各类社会问题突出,各经济主体都难以承受经济结构调整成本,社会缺乏调整经济结构的基本动力。所以,在一国经济增长的繁荣和危机时期,都不适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换生产方式。而随着经济逐步走出危机进入复苏阶段,经济危机时期所产生的经济结构审查效应有利于全社会对转换生产方式达成比较高度的一致意愿,而由于此时市场逐渐好转,企业投资增大,开工率稳定提升,居民收入递增,各经济主体对转换生产方式的承受能力普遍提高,调整经济结构的条件也因此基本形成。
由于目前俄罗斯已丧失前几年形成的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创新经济的最好时机,因此今后一段时期,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将在很大程度受制于上述的多重两难,并取决于多重两难之间的博弈均衡。
目前俄罗斯经济处于“前有重围、后有追兵”的境地,继续实行资源依赖型的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模式,或者大力推进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都不适合目前俄罗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需要,因此,选择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模式,或许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俄罗斯相对最合理的,虽然这种模式不是“又好又快”的模式,但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种两难”的相对均衡。当然这种均衡或许是俄罗斯的无奈选择,因为它背后折射出了俄罗斯实施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的艰难曲折。
结论
1、以丰富的油气资源为代表的俄罗斯经济比较优势,在给俄罗斯带来资源红利的同时,也使俄罗斯陷入了比较优势陷阱,“成也能源,败也能源”成了俄罗斯经济难以逾越的“魔咒”。
2、俄罗斯长期陷于资源比较优势陷阱不能自拔的原因,主要来源于资源红利的迷思、发展战略路径依赖、垄断利益集团阻挠、“伪市场调节”机制拖累和开放战略约束等多种效应的叠加。
3、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面临多重两难,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俄罗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选择。鉴于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俄罗斯既不能简单地继续实行资源依赖型的投资导向与出口导向相结合的模式,也不能以牺牲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现实需要为代价实行创新导向型发展模式,所以增量调整和存量调整相结合的模式或许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俄罗斯相对合理的选择。尽管这不是最优的模式,但从目前看至少也是次优的模式,因为它可以保证俄罗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多重两难的暂时均衡。但这种均衡反映了俄罗斯社会远没有形成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创新经济的倒逼机制和内生机制的现实。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