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与文艺铸魂是文艺座谈会讲话的核心宗旨。
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指出“文艺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古人已有论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道德风气令人失望,与共同的价值观没有确立起来密切相关,而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贡献。”同时,讲《话话》分别就“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谈到了文艺对于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作用,文艺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文艺对陶冶人品德的重要作用。《讲话》中还指出“文艺是给人以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的,艺术家自身的思想水平、业务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问题,拆除‘心’的围墙,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情入’。”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内在的价值取向包含了精神导向、审美导向、引领导向等,文艺的导向问题就是文艺创作者与文艺作品的消费者之间主客体关系,也是文艺创作者要根植于人民、根植于生活、根植于实践,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要,就是所谓的“文以载道”。而文艺作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人民,其主要功能就是改造人的精神世界,铸造人的灵魂和思想,引领人的审美、道德和责任,就是所谓的“以文化人”即文艺铸魂。因此,文以载道与文艺铸魂具有辩证的内在逻辑,二者是动态的、开放的、互动的过程,统一于文艺创作、文艺消费、文艺评价的全过程。
文以载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化功能的艺术表现形式。
文以载道出在宋代理学家周敦颐《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轮辕饰而人弗庸,徒饰也,况虚车乎。”意思是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物。文学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载是承载、装载,引申为阐明;道是道理,泛指思想;文是文章,泛指文学等。意思是文章为了说明道理,弘扬精神。(道原意道路引申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法则。)春秋战国时荀子提出文以明道、唐代韩愈提出文以贯道,宋代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不断改变,不是道路、不是道可道非常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现代解释就人的良心、社会责任感等。《古代散文百科大辞典》中指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语出《通书·文辞》:“文所以载道也。”意思是文如车,道如物,文的作用是“载道”。文是指语言文字,道是指义理之学,古文学家的道是指儒道、与形式相对的内容、与艺术性相对的思想性。《文艺美学辞典》中解释文以载道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关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一种观点,认为文艺是为封建伦理政治服务的。《中国文史百科·思想卷》(下)中“文以载道”说在古文大家手里,是加强文学的社会功能、提高文学品格的武器。
文以载道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文化路径。
文以载道的道在当代中国是什么?道承载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承载着真善美的永恒价值,承载着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实际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中指出“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文以载道的文可以延伸其外延理解为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就是社会主义文化,文学、文艺自然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载体,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前进的方向,形成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是人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反过来又促进人民的思想素质提高,即以文化人,化就是教化、熏陶、教育、陶冶的意思。文以载道的最终结果就是以文化人,以文化人的最佳载体就是文艺。文艺承载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就是文艺铸魂。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