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与文艺铸魂的内在逻辑(2)

文以载道与文艺铸魂的内在逻辑(2)

文艺铸魂是文化的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展现。

文艺铸魂,文艺在《应用写作大百科》中是指文学和艺术的统称。文艺大致可分四大类: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各种艺术形式,相互独立而又密切联系,互相渗透。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和其它意识形态如政治、法律、伦理、宗教、哲学宣传一样,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服务。在当代中国,文艺可以理解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包含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文学百科大辞典》中广义的文艺是文学和艺术的简称,其含义等同艺术,即通过形象的塑造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狭义的文艺指作为主要艺术样式之一的文学。铸在《说文·金部》中的解释是“鑄,销金也。从金,壽声。”本义为将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汉字源流字典》解释为演变成将金属融化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造就人才。魂在《中国哲学大辞典》中解释为灵魂的简称,指精神意识,与物质相对;也指思维活动,与灵魂感觉相对。在《当代汉语词典》中魂同灵魂、指精神或情绪、指国家民族的崇高精神。文艺铸魂就是指文学艺术铸造人的灵魂、铸就人的精神、铸造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习近平讲话中也提出文艺铸魂,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工程师。

文艺铸魂是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价值旨归。

文艺铸魂的魂在当代是什么?实际就是中国精神、民族之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话》中借用鲁迅先生的话“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可见,文艺在培育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载体和介体作用。“国民性”改造问题曾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国内的梁漱溟、张岱年等从中国文化要义、文化精神视角出发讨论中国国民性问题,亨廷顿曾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之后发表著作《谁是美国人?:美国国民性面临的挑战》引起强烈反响。文艺铸魂实际就是文艺作品塑造的灵魂、精神、思想对个人、国家、民族精神的引领和铸造的功能。就是把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文艺作品当中去,而目前的主流文艺的典型就是大众文化。曾有学者将文艺市场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八个方面:有数量缺质量即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低俗泛滥即把作品当“摇钱树”、“摇头丸”;浮躁之风即不能及时兑换人民币不值得;价值观缺失即什么缺德勾当都敢做;崇洋媚外即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钻进钱眼即成为市场奴隶沾满铜臭;吹捧奉承即红包厚度等于评论高度。文艺市场的怪象是当前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速度加快带来的利益主体分化、价值取向多元、社会分为浮躁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而文艺是文化的重要形式,内核承载着一定的价值,是文化的精髓,传达给人的是精神思想,评价是来自人民的精神需求,因此文艺的创作和传播过程应该是来源于人民的现实生活,人民在接受文艺的形式的同时自身心灵得以净化、灵魂得以提升、精神得以升华,反过来人的精神素养的提升又促进了文艺作品质量的提升和创新。从历史视角看,通过文艺作品的真善美、爱国主义等精神的传递,从而引领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从全球化视角看,通过文艺作品的价值引领,从而提升我国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从人民主体视角看通过文艺作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从而陶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自觉的内化成理想信念,外化成自觉行为实践。

文以载道与文艺铸魂的内在逻辑:辩证统一于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全过程。

文以载道与文艺铸魂二者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文化与政治关系的表现方式。两者互动统一于人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全过程,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互动性等特点。文以载道体现的是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依赖文化,传承思想精髓是历史向度,创新文化形式和内容是现实向度,文化的创新源于文化的竞争:优胜劣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借鉴西方有益文化,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发展。文艺铸魂是最大限度发挥文化化人的功能,发挥核心价值观陶冶人、培育人、引领人的社会功能,现代社会多元文化共生、并存、融合、冲突,文艺市场价值取向多元,而人民的需要、社会的进步呼唤体现时代特征、蕴含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产品,由此,优秀的文艺作品要经得起人民的考验、历史的考验、市场的考验、国际的考验。文以载道是文化传承、价值观传承的重要表现方式,文艺铸魂是以文化人的重要结果和价值旨归,二者互动统一,在历史与现实的时空交错中不断发展。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