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本位新论(2)

习近平总书记的乡村本位新论(2)

破解“三农”新思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

如何破解中国“三农”问题,是习近平长期思考的问题。在习近平“三农”思想中,有一个理论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这就是习近平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不仅是引导中国走绿色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理论和新出路。

首先,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产生于乡村。习近平在浙江工作期间,到安吉县余村进行调研时,针对余村如何利用青山绿水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做法,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随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对这个论断进行了系统阐述。

其次,浙江农村成为“两山理论”的最大受益者。十多年过去了,浙江省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坚持以习近平提出的“两山”发展理论开展浙江美丽乡村建设,到目前为止,实践证明,“两山理论”是一条让乡村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之路,也是从根本上破解“三农”问题的新路。浙江的农民和农村成为“两山理论”的最大受惠者。

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之所以释放如此巨大能量,其生命力在于这个理论顺应了时代和农村、农民的需要。

一是“两山理论”顺应了生态文明时代发展需要,抓住了时代的机遇。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正是由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工业化以及雾霾严重的城市病,倒逼绿色消费、生态消费成为新时期生态经济发展的新市场和新动力。在这样一种时代背景下,能够满足这种绿色消费的青山绿水资源恰恰在乡村,是时代给乡村绿色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二是“两山理论”顺应了农村发展需要,找到了乡村发展优势。习近平的“两山理论”,不是让乡村模仿城市搞发展,让农村也搞工业化,这不是农村的优势;而是让农村自己拥有的青山绿水变成财富,让农民熟悉的乡土文化变成乡村旅游资源,把农村传统农业办成休闲、旅游农业,这些资源是农村有而城市没有的禀赋优势。农村不能发展,不是农民愚昧落后,而是没有找到农村发展的禀赋优势,而“两山理论”正是顺应了农村的独特优势。

三是“两山理论”顺应了农民的需要,找到了乡村发展原动力。习近平“两山理论”在浙江农村落地,表现为各种类型的乡村生态产业发展,但最需要关注的是在浙江乡村充满生机活力的另一种新业态,即农家乐。目前在中国农村广泛出现的集经营青山绿水、乡村文化、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是当代中国农民的又一伟大创举。而习近平的“两山理论”既是这一创举的指导理论,也是对这一创举的理论表达。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