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型改革实现东北“二次振兴”(3)

以转型改革实现东北“二次振兴”(3)

以体制机制改革破解东北发展困局

与会专家认为,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是东北地区实现“二次振兴”的根本动力和关键所在。

1.跨越国企改革这道坎。

刘世锦认为,国企改革要由过去的做强做大国有企业,逐步转向做活、做专、做优、做大国有资本。他建议,一是把东北地区的国有资本转入社保基金,解决人的问题、企业退出难问题;二是探索以政府大楼、桥梁、港口、公路、铁路等不动产为依托,发行一种投资基金,把国有资本搞活。张军扩建议,一是放开、放活一大批处于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二是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切实解决一股独大问题;三是完善国企治理结构。

2.激发民营经济活力。

刘世锦建议东北地区与江浙地区开展民营资本、外资的对口合作,把民资、外资引进来,进行实质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造。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银温泉认为,要推动构建民营经济发展的试验区,实施负面清单制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鼓励民企参与国企改革,释放全社会的活力;重要的是改善营商环境,解决创业难、投资难、运行难问题。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副会长周放生认为,国有企业改革不能再搞大面积的下岗分流,需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解决就业问题。

3.金融制度创新是第一推动力。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部长徐洪才认为,东北振兴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改变金融滞后的局面。一是充分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资本市场对结构调整、对新兴产业培育的积极作用;二是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以及多样性的中小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三是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四是发展普惠金融;五是充分利用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在东北亚地区广泛使用人民币支付,形成一个人民币离岸的资金池。

4.通过制度创新扭转 “孔雀东南各自飞”的形势。

张占斌认为,东北的人才在净流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实现更大规模的特色产业发展,形成人口集聚,东北才有希望。杨荫凯建议,探索通过小环境营造去创造一种留住人、吸引人、使用人的制度环境,例如,通过打造东北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把传统的孔雀东南各自飞形势加以转变。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