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转型改革实现东北“二次振兴”(4)

以转型改革实现东北“二次振兴”(4)

以扩大开放形成东北振兴的新动力

与会专家认为,以全方位扩大开放倒逼改革将能形成东北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增长的新动力。

1.以全方位扩大开放倒逼改革。

迟福林认为,开放度低是制约东北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体制机制改革难以破题的重要症结所在。全面加大开放力度,尽快实现对外开放的重点突破,是“十三五”时期东北振兴的重大任务。杨荫凯认为,面对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唯有坚持扩大开放,全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平台,务实加强战略对接,才能有效激发东北发展迸发出新活力。一是积极培育国家级新区等对外开放平台;二是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俄罗斯的远东开发战略进行对接,通过战略合作寻找新的增长点。

2.以扩大开放形成东北经济转型升级新动力。

迟福林认为,到2020年,若东北三省对外贸易水平达到2014年全国平均水平,至少还有20个百分点以上的增长空间;进出口总额将达到2.7万亿元,相当于2014年的近2.5倍。扩大开放将成为“十三五”东北振兴的新动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史育龙建议,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依托中蒙俄经济走廊,加快推动中俄、中蒙边境互联互通和重要交通、能源通道建设;支持哈尔滨市打造对俄合作中心城市,研究设立空港自贸区;推动大连金普新区和满洲里、二连浩特等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

3.以自贸区战略为重点实现全方位开放。

迟福林认为,在对外开放中,面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应以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合作为依托,建立东北亚自贸区网络为目标,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开放服务业市场为重点,加快在东北实施自贸区战略,全面提速国际大通道建设,创新产业园区合作机制,扩大以金融为重点的服务业市场开放,鼓励“东北制造”走出去,研究制定《“十三五”东北地区扩大开放的实施方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晋平建议,发挥沈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业对整个东北制造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借助长春市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和哈长城市群的重要承载区,吸引外向型产业和资金落户东北大地,凭借大连市对外开放口岸和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助力打造中俄欧货运班列,拓展东北亚陆海联运新通道。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