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聚焦“十二五”展望“十三五”

学者聚焦“十二五”展望“十三五”

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经济砥砺前行

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和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2015年受到更多关注,也承载着更高期待。具体到国家发展规划,又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谋划“十三五”蓝图的重要之年。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在即,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各界积极盘点,翘首以待。

聚焦“十二五”光辉成就

近5年间,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攀升,带动社会发展持续向好,而这些是以“十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年均近8%的增速为前提的。

“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上半年我国依然保持了7%的增长速度,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30%。这说明,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在由中宣部牵头举办的“辉煌十二五”系列报告会首场报告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宁吉喆如是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所取得的成果具体分析道:经济结构优化方面,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城镇化率不断推进,东西中部的平衡有所改善,绿色产业、低碳产业比重也在不断上升;经济质量不断提高,部分产业技术含量有所提高,特别是信息化、互联网等对经济的贡献度不断增加,经济和环境的协调性不断增加,单位GDP的能耗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动力由以往的依靠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到十八大以后更多依靠改革、转型、创新拉动增长,由依靠外需向内需转变,由依靠投资向消费转变,不断优化。此外,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有所改善,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财税制度、金融制度、户籍制度等领域都取得到了明显进展。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俊江认为,“十二五”期间稳增长调结构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通过增加投资、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得了很多成效,但也要正确处理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关系,稳增长的同时要警惕产能过剩和经济结构固化。

改革释放经济发展红利

这些数据,使国人振奋,令世界瞩目。“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是因为正确处理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控风险、惠民生、建生态的关系。”李佐军向本报记者表示。

“十二五”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后,一批带有顶层设计性质的改革方案相继出台,协同深化,改革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正如宁吉喆所言,“十二五”期间,“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释放了大量制度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汤铎铎着重从宏观政策方面进行了提炼,他认为,“十二五”期间,更深更广的市场化改革,从以往的由国家主导向市场自我调节转变、“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如何平衡等,其中的经验需要总结并探索。同时,经济危机后的诸多创新,如中国人民银行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新政等,也是经验亮点。

“十二五”收官之际,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亟待解决。在李俊江、汤铎铎等学者看来,国有企业改革还处在一种比较缓慢的状态,国企活力和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激发。各种政策已经充分展现出放开市场的姿态,但提高市场活力的步伐还应该迈大一点。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