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体现四大方面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应体现四大方面

中国将迎来新的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这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应是“十三五”规划的重中之重。国家不断满足人民的物质需要,就会无形中产生一种国家物质凝聚力。物质凝聚力是国家产生精神、文化、政治、安全凝聚力的重要基础,是凝聚人心、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国家满足人民群众物质需要的重要标志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改善和提高。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之初,就高度强调,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期盼,必将成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总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增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总要求。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无论从稳定增长、优化结构的角度,还是从提高效益、改善民生的角度,说到底都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增长需求的新常态,也是提高人们群众生活质量的新常态,固然也是增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新常态。以下四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提高人民群众有满意收入的生活水平。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同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增强关系,主要体现在其增量部分有多少惠及民生,特别是人民经济收入的实际增长情况上。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而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没有同步增长,国家物质凝聚力就很难增强。群众有满意收入的生活水平,有时并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就能反映出来,因为统计的平均数并没有反映对象的收入差距。在一些地区,大多数群众的所谓收入增长,往往只是少数富人财富增长予以平均后的结果。所以,提高人民群众有满意收入的生活水平,一定要是大多数群众真实的、感受得到的满意收入。只有这样的收入同经济增长的同步增加,才有增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意义。

二是提高人民群众有幸福感的生活水平。国家物质财富的增长,一定要给人民带来幸福。如果一方面高楼林立,另一方面居者无其屋;一方面收入增加,另一方面生存环境严重恶化;一方面商品不断丰富,另一方面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一方面汽车进入普通家庭,另一方面道路堵车成为百姓心病,那么即使国家物质财富增长,也很难给人民带来幸福感。虽然目前对幸福没有统一的界定,但随着经济的增长,普通百姓享受可靠的社会保障、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舒适的居住条件、优美的环境,应该是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国家物质财富的增长,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幸福,人民才会更加热爱国家,凝聚民族复兴的力量。

三是提高人民群众有公平感的生活水平。这里所说的公平感,主要是指百姓物质生活来源的分配公平性和收入合法性。国家满足人民生存与发展的物质需求,主要体现于收入分配,国民的收入差距必须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收入差距过大、分配不公,容易使百姓丧失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贪腐行为和各种违法收入的存在,会对按劳分配和勤劳致富形成强烈的冲击和挑战,当这种冲击和挑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人民群众便形成仇官和仇富心理,这又必然会降低国家对人民群众的凝聚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国家治理腐败,规范收入,建立和完善合理分配体制,提高人民群众有公平感的生活水平,也是增强国家物质凝聚力的重要措施。

四是提高人民群众能够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水平。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提高的期望,不是阶段性的,必然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国家物质凝聚力的形成和稳定,必然是对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要求的连续性满足。要保证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可持续提高,就要避免地方为了政绩而盲目发展,为了贪腐谋取私利而无序发展,以及只要今天不要明天的短视发展。要通过发展的可持续、环境容量的可持续、资源利用的可持续、人才开发的可持续、技术创新的可持续等,保障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唐山科学发展研究院)

责任编辑:蔡畅校对:董洁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