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推公共服务发展(2)

“互联网+”助推公共服务发展(2)

以互联网+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我们加速对世界的认知和感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强大的公共服务能力。因此,以互联网+公共服务,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把握时代的明智选择。

第一,以互联网+基本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当前我国现代社会治理必须以满足公众需求为核心,不断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利用互联网将行政审批、资格审查、备案登记等事项集中到一个平台上统一办理,通过互联网将公共产品以清单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公众更加及时有效地获取公共服务,充分发挥互联网高效、便捷的优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服务消费成本。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医疗、健康、养老、教育、旅游、社会保障等新兴服务,发展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特色文化、观光旅游等服务,从而形成生态农业和与餐饮、娱乐等领域紧密结合的新型社区服务新模式。加快互联网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促进公共服务创新供给和服务资源整合,让公共服务更加高效便捷,公共产品更加丰富多样。

第二,创新政府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提升科学决策能力和治理水平。“互联网+”时代的公共政策制定,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沟通便捷迅速等优势,广泛征集民意,以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完善。积极探索公众参与的网络化社会治理服务新模式,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手段,让政府和公众实现全天候、无障碍沟通,广泛收集民意,了解民情,为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更加坚实广泛的民意基础,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民主性;不断提升政府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和公共政策制定的响应速度,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社会治理水平,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公共政策出台后,要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政策执行的意见、评价和建议,及时将反馈结果提供给政府决策部门,不断修正、完善,让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使之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第三,以互联网为平台,鼓励多元主体广泛多层参与社会治理。互联网时代,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更加便利,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集行政审批、行政处罚、民意征集、效能监察于一体的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社会治理创新应重新树立“社会本位”的理念和原则。真正做到 “市场能办的就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必须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广泛多层参与治理的局面,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加强对“互联网+”的宣传,提高公众参与度,让社会组织、公民志愿团体、社区甚至公民个人更多地参与社会治理。

第四,利用互联网建设公开、透明的社会治理机制。社会治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使民众有了更多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在社会治理领域,政府要以公民满意度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标准,变管理主导为政策引导;少一些管理,多一些服务,尽快实现从行政管理向公共治理转变,加强信息公开,建立“透明政府”,让老百姓知晓政府运作的状况,积极推进公开、透明的社会治理机制建设,通过民众的广泛参与,落实行政问责制,让社会治理在阳光下运行。

  (作者单位:中共淮南市委党校现代科技管理教研室)

责任编辑:赵思齐校对:总编室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