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应“从‘山外’向‘山内’的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言”

智库应“从‘山外’向‘山内’的决策者提供决策建言”

(原题:中国智库建设:厘清认识、科学管理)

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要加强智库建设,并出台了相关文件以推动其发展。各教育机构、学术团体、研究部门纷纷建立智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智库热。但很多问题也同时暴露。如不及时厘清认识、纠正错误,智库建设将事倍功半,甚至走上相悖方向。在此,笔者就智库的作用、性质及管理方式等问题发表一些看法,提出一些建议。

1 智库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智库的概念和实践在中国并非新鲜事物。战国时就有孟尝君养食客三千的故事。这些食客群体为供养他们的贵族士大夫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已带有几分智库的色彩。但是,在一个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农耕经济社会里,很难形成现代意义上的智库。食客、师爷之流在政治、经济甚至思想上都依附于达官贵人。这样的“主从”依附关系,使得他们往往不能为决策者提供独立、客观的建言,甚至形成揣摩上意、阿谀奉承的扭曲局面。

今天,工业化和现代化带来了对全球资源和市场不可遏制的需求,世界上不同社会、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竞争成为常态。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稳定,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同时,一个现代化社会中,随着行业间的细致分工,各类相关知识也高度专业化却又紧密关联,这使得决策者们在决策过程中需要内外兼顾,并必须对大量的专业信息知识作综合考量。因此,专门研究决策过程中的各项问题——尤其是涉及面广、对内外政策都有重大影响的议题的各类研究机构应运而生,为决策者提供客观、理性、全面的政策咨询与建言。这类以研究政策相关问题为导向、兼顾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的机构和团体,就是智库。在当今的现代化国家中,智库已经成为政治、经济、外交、安全、文化教育等各项政策制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