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找准工作着力点,有效防范化解管控公共安全风险
在各类风险易发多发情况下,尤其要强化风险意识,创新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做好工作。
1.有效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各类风险,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伴随新矛盾新问题。要密切跟踪、深入研究新常态下新矛盾新问题,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效防控各类风险,防止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近年来,非法集资案件时有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破坏金融秩序,影响社会稳定。要建立立体化、社会化、信息化的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各地区各行业信息共享机制,及时发现、依法处置非法集资问题。改进宣传教育工作,增强群众识别和防范能力,从源头上遏制非法集资高发势头。
经济领域的问题会向社会领域传导,经济下行带来矛盾纠纷增多。预防化解矛盾纠纷,要坚持维权和维稳统一,把依法处理和多元化解结合起来,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依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为群众提供多元、便捷的纠纷解决方式。拓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法律工作者等第三方参与纠纷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吸收专家参与技术性领域纠纷解决工作,提高纠纷化解的权威性、公信力。借鉴有的互联网企业开展在线调解、仲裁等做法,善于运用新技术提高纠纷化解水平。
2.有效应对新业态中各类风险,促进规范健康发展。新业态快速发展,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成为公共安全新的风险点。对新业态发展中的问题,我们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视而不见,重在找准鼓励创新和防控风险的平衡点,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
当前,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是一个重大创新,不仅改变了生产、消费模式,降低了成本,而且极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但是,发展中也存在增长方式粗放、行业秩序不规范等问题,致使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网络传销等问题比较突出。要建立部门、区域间监管信息共享、职能衔接机制,加强对非法交易的监管,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引导电商企业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运用新技术促进自身规范发展的能力。
寄递、物流业快速发展,在方便人们工作生活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督促、指导其落实实名寄递、收寄验视等制度,解决好货物受理验视不合格、安检走过场等问题。健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查处利用寄递、物流业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3.有效应对社会流动性加剧带来的风险,确保社会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当前,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流动,在促进社会整体效率空前提高的同时,也使违法犯罪空间扩大、链条拉长、机动性增强,防范打击难度加大。要在用好传统手段的同时,发挥现代科技优势,提高开放、动态化条件下防控风险能力。面对违法犯罪日趋动态化、智能化,仅靠传统手段是不够的。信息化条件下,物质痕迹越来越多地以信息痕迹方式呈现出来。与物质痕迹相比,信息痕迹更难以灭失,也更容易查找轨迹。只要利用好这些信息痕迹,就可以实时掌握犯罪轨迹、预判犯罪热点,为防范打击犯罪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高铁、地铁、公交、航空器等公共交通工具快速发展,各类安全隐患风险也会相应增加。要在推动有关部门、单位落实安检制度基础上,通过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研发使用新型安防技术产品等办法,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防控水平的新路子。
4.有效应对网络社会带来的风险,全力维护网络社会安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上网下问题交织叠加的特点突出,各类风险容易聚积扩散。能否应对好网络社会带来的风险,考验互联网管理能力,更考验社会治理能力。要坚持网上治理和网下管理相统一、专门力量和社会力量相统筹,构建维护网络社会安全新格局。要坚持推进网上实名登记和网下基础管理互补,健全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打防管控机制。对网络诈骗等新型犯罪,要借鉴一些地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诈骗信息进行监测、拦截和用户提醒等做法,善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方法,破解防范难、破案难等问题。建立多方参与、风险共治格局,是维护网络社会安全的根本保障。网络管理部门要推动完善网络安全基础性法律制度建设,善于调动网站、互联网企业和广大网民积极性,努力形成网络信息人人共享、网络安全人人有责的良好局面。网站和互联网企业要坚持新应用、新业务和安全管理同步发展,依法诚信文明安全办网,自觉做依法办网的模范、行业自律的标兵、履行社会责任的表率。
5.有效应对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带来的风险,防止引发社会事件。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的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应对不当,就可能转化为公共安全危机事件。能否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是对我们执政能力的考验。要强化大局意识,在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下,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协同作战、应急处置能力。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强化社会面治安防控,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应急处置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依法做好善后处置等工作。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