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创新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是创新

正在北京雁栖湖举办的第二届“读懂中国”国际会议上,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与会嘉宾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参会的重要嘉宾,请其分享关于中国是否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如何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看法。

在11月2日下午举行的专题讨论“十三五规划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繁荣”中,澳大利亚前总理基廷即提问,中国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上是否有具体的策略。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最早出现在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它是指一个经济体达到人均GDP3000美元~1万美元的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

上周,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刚刚落下帷幕。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也多次强调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潜力。

对中国未来表示乐观

在春华资本集团主席、知名经济学家胡祖六看来,中国确实有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统计显示,1960年时,被世界银行列为中等收入的国家有101个,到2008年,只有13个迈入高收入国家门槛。

“最典型的就是阿根廷。”胡祖六说,当年阿根廷在美洲国家中,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美国,高于加拿大,但这么多年下来,阿根廷始终没有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在发展的初步阶段,达到5%、7%甚至10%的经济增长率都比较容易,但是一直保持这样的增长率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渐渐接近所谓的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大概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万美元,就很难再增长。因为社会结构在变化,5000美元和1.5万美元的人均GDP有本质的区别,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对政府和地方的要求更多。”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智利前总统拉戈斯说道。

实际上,就在最近几年,国际上有关中国将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言论并不少见。2008年,我国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类似的预言和担心就一直存在。

根据对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的推算,2014年中国国内人均GDP约45631元,约合7336美元。

“中国曾经有10%的经济增长率,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投资和储蓄,但是当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大,比如上大学的学生要交学费,人们就没有钱进行投资了,这就是‘麻烦’的开始。”拉戈斯说。

拉戈斯认为,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好。“在美国有3%增长率的时候大家都鼓掌祝贺,却都非常担忧中国‘只有’7%的经济增长率,这主要是从人均GDP的角度出发。这个陷阱是,如何保持投资,并且同时满足人们持续增长的需求。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但我认为新的五年规划将会成功达成。”

贝格鲁恩研究会主席尼古拉斯·贝格鲁恩认为,中国有参考,邻国日本和韩国曾经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目前为止,中国也做得非常好。所以,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更成功。这不容易,但中国会成功。”

胡祖六也表示乐观。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经济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在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能够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跌入“陷阱”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中国领导人已经注意到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这是非常务实的表现。中国虽然面临风险,但跨越这个陷阱并不困难。”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