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继承:文艺创作如何才能经得住历史检验(4)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

摘要:郭继承教授从习总书记为什么要重视文艺和文艺工作,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文艺创作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当前文艺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等四个方面分析解读了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专家指出,自古以来,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传播美好的价值观,都在引导社会成员向真善美的方向发展。真正的艺术家应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像营养一样去滋润整个民族。

为什么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你要有自己的头脑,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为中华民族呐喊。所以文化太重要了,我们这个民族取得经济发展以后,人民的心灵还是荒芜的,人跟人之间比什么,官当得大,钱赚得多,金钱和权力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同学聚会的时候,听说哪位同学比自己官当得大,心里“咯噔”一下,谁赚得钱多,眼睛看着都不自然。这个世界上真正受人尊重的跟金钱和权力有关系吗?在军队里,雷锋就是一个战士,他却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多少年我们还在向他学习;孔子周游列国14年,谁理他了,可是千古一圣,子孙八十多代了,谁不尊重?这叫“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朋友们,一个人真正的价值,一个人的尊严,和金钱、权力没有关系。

文化和信仰丢了,国家就会出大问题。今天中国社会面临的问题,道德情操的问题,底线操守的问题等等现象,均与文化、信仰有关。文化被摧毁后,中华民族的根就被摧毁了。如果一个民族基本的是非和善恶都丢掉了,那是很可怕的。我们中国几千年不是这样的,我家在山东农村,老百姓一个字不认识,但是他只要占别人一点便宜就难过,他知道“头上三尺有神灵”。所以,文化这个问题太重要了,习总书记提出来,一定要复兴中华文化,重建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信仰。用中国共产党的话,叫重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一个没有底线、没有操守、没有信仰、没有精神家园的民族,是不可能真正复兴的。所以,我觉得习总书记提这个非常重要。我们把自己的文化给摧毁以后,13亿人的大脑都荒芜了。请问,你把庄稼给铲了,荒芜的土地,长什么?长杂草。你到农村里看,背后信仰多复杂,有多少力量在占领中国人的头脑啊。中华民族海纳百川,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我们都尊重。可是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定有自己的信仰世界,要有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丝毫不能含糊的。中国如果要强大起来,必有一个强大的灵魂,不可能被别人洗脑。

习总书记还提到,文艺工作要以中国文化为源泉。文化的创作、文艺的创作,如果没有非常深厚的底蕴,不可能创作出经典。任何一个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作品,都是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底蕴的。

三、文艺创作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华文化是文艺创作的力量源泉,当前的文艺创作要经得起时代检验,要从中国文化里吸取营养。中国历史上经得起检验的作品,大家读过哪些?《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等,包括唐诗宋词,都是非常非常深刻的。比如苏轼的词,他的词非常深刻,如果没有儒、释、道三家的智慧,你读不懂他的词。苏轼有个词叫《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听起来琅琅上口,这都是次要的,这背后的智慧太大了。“莫听穿林打叶声”,什么意思?人这一辈子,尤其是年轻人,患得患失、得陇望蜀,进入企业觉得没有公务员有尊严,当了公务员又觉得权占得不多。朋友们,这一辈子的使命找到了,不管外边多少干扰的声音,不为所动,莫听穿林打叶声。社会的杂音那么多,我该做什么,我此生的愿望是什么,找到了,不管多少杂音,不为所动。心智不被扰动是大智慧,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走自己认准那条正确的路。“竹杖芒鞋轻胜马”,苏轼是官,很多大官都让轿子抬着上山,苏轼怎么办?“竹杖芒鞋轻胜马”,不需要人家抬,竹杖、草鞋,人家活得潇洒不潇洒?苏轼这一辈子经历多少考验?他想做成一番事业,可是一辈子四处流亡的时间比当官的时间还多,多少荣辱成败啊。乌台诗案因为写了一首诗被告了,说他讥讽皇上和宰相,罪大恶极,应该处死刑。苏轼心里也是惶恐的,经历了那么多委屈,最后两句话,“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成功、失败、地位、尊严、荣誉,我这一辈子该做的做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地位、尊严那些东西不是我追求的,也无风雨也无晴。

责任编辑:叶其英校对:潘攀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