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中国的战略机遇在哪里(3)

“十三五”,中国的战略机遇在哪里(3)

——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解读“十三五”规划建议

问题导向:破解结构性难题将更重“三个协调”

当前,我们在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东北区域间不平衡;三是社会文明程度和国民素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还不匹配。所以“十三五”期间要更重视“三个协调”,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协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的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的后劲。

在徐绍史看来,从缩小收入差距到贫困人口脱贫目标,从减少污染物排放到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建议》高度重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短板问题。

针对7017万贫困人口问题,徐绍史指出,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短板,也是一个最突出的难题。我们正在研究怎样通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使贫困人口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一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初步匡算有3000万人。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大体有1000万人。三是转移就业一批,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程度为他们找到工作岗位,涉及1000万人左右。四是需要用社会保障的办法兜底将近2000万人。“我们将加强扶贫开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扶贫开发的工作机制。相信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到2020年能够实现7000多万的贫困人口脱贫,摘掉将近600个贫困县的帽子。”徐绍史充满信心地说。

针对各界高度关注的中国经济走势,徐绍史的回答体现了问题导向和辩证思维:一是外生性问题,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给我们带来影响;二是周期性问题;三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在“十三五”期间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是有条件的。从全球来看,和平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这一点没有改变。“下一轮经济复苏和增长取决于技术革新和产业革命,这正好和中国创新驱动形成了历史性的交汇。”徐绍史指出,只要抓住这个机会窗口,就会有更大的战略空间。中国区域发展空间非常广阔,新型城镇化孕育着巨大市场需求,而且创新驱动的作用日益增强。我们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多万市场主体,中国经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所以,我们有决心,也有条件保持中高速增长,使中国经济迈上中高端水平。”徐绍史强调。

责任编辑:董洁校对:蔡畅最后修改:
0

精选专题

领航新时代

精选文章

精选视频

精选图片

微信公众平台:搜索“宣讲家”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宣讲家微信公众平台
您也可以通过点击图标来访问官方微博或下载手机客户端:
微博
微博
客户端
客户端
京公网安备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556号